明代 :李攀龙
五陵群少各贤豪,客有能诗调独高。受业不随秦博士,为文无害汉功曹。
十年我辈惭龙卧,万里君家起凤毛。江左衣冠堪此地,美名如昨照同袍。
青州志成薛生重枉报别将诣元美作此为赠
于越诸生稷下来,梧宫重起读书台。薛君世业推经学,齐客家传让史才。
北海风流天上座,云门秋色镜中开。菰芦更有人相问,为道登龙御李回。
赠殿卿
前年赐环承主恩,去年解裾辞恩门。身经畏途色不动,心知世事口不论。
自顾平生为人浅,羡君逃名我不免。自怜垂老尚凭陵,羡君混俗我不能。
有酒便呼桃叶妓,得钱即饭莲花僧。
宿林泉观
盥漱焚香坐翠微,烟霞犹在芰荷衣。怪来不作人间梦,一夜寒泉拂牖飞。
铙歌 其十七 远如期
远如期,宜四海。皇帝日月所置,有甘露三载。单于自归大佳以万人,稽首陛下北藩臣。
左右贤王奉国珍,谒者令引之乡殿陈。橐佗拉沓,就羽蒙戎。
酪酒乃是阏氏之所饮,駃騠生自余吾中。将进酒,顾其豪,挠以留犁径路刀。
何用赐之,黄金犀毗,赤绨锦袍。扶伏沮泽,曾不知天子神灵。
从今以往,但居光禄塞下不愿归庭。
和右史悼儿篇 其一
赋罢人传绝妙辞,争如细柳乱轻丝。那知此日千行泪,并拂秋风洒雁池。
乌夜啼 其二
长樯百幅帆,常著千里风。婀娜樯上佳,飞逐不成双。
阁夜示茂秦 其四
把袂今何夕,高斋雨雪清。诗才君矍铄,酒兴我从横。
同病无交态,相依岂世情。春来徵渤海,陈对引王生。
和题郭山人五岳游囊杂录 其五 锄
百草各争芳,兰生讵能那。朅来深谷中,我锄还自荷。
再别子与 其一
徐卿宠送酒如河,半醉当筵楚调歌。握手燕山春草色,缄书西省白云多。
铙歌 其一 朱鹭
朱鹭猎其缨,茄下行。鱼在梁,纵复横。鹈何飞,濡其羽,上书谏其主。
青溪小姑曲
青溪汤汤,白石为梁。小姑不嫁,谁谓无郎。
荅赠王给事
汉帝风流盛柏梁,一时才子羡为郎。归来东海桃三熟,谏罢金门草数行。
谪籍祗今人欲尽,除书何意客相忘。黄公虽道商岩起,家本鄞山是故乡。
哭公实 其五
从此微言绝,何当大梦醒。人间矜意气,地下斗精灵。
虚室还生白,遗编竟杀青。浮名流景过,夫子望秋零。
同舍悲离索,投诗哭杳冥。山阳风雨夜,邻笛未堪听。
汝宁徐使君 其十
解道文章老自知,中原病客重相思。故人寥落看如此,再领专城岂后时。
送吴郎中谳狱江西 其一
春风跃马出长安,送别江南路渺漫。共说丰城龙剑气,到时还向狱中看。
王中丞破敌辽阳凯歌四章 其三
再领楼船护海滨,三持节钺扫边尘。怪来长得君王宠,自是麒麟阁上人。
皇太子册立入贺
燕台依旧郁相望,玉树金茎是帝乡。凤阙双悬云五色,龙楼交映日重光。
九天气王旌旗动,三殿风清剑佩长。伏谒不违颜只尺,十年西省愧为郎。
录别 其八
浮云满天地,荡子欲安之。努力事行役,弃置以为期。
少年盛意气,慷慨生别离。㷀㷀无根蓬,翩翩中林鵻。
马上不得语,涕泪各累累。君但重自爱,远道归有时。
岁杪放歌
终年著书一字无,中岁学道仍狂夫。劝君高枕且自爱,劝君浊醪且自沽。
何人不说宦游乐,如君弃官复不恶。何处不说有炎凉,如君杜门复不妨。
纵然疏拙非时调,便是悠悠亦所长。
寄元美
寥落文章事,相逢白首新。微吾竟长夜,念尔和阳春。
把酒千门雪,论交四海人。即今燕市里,击筑好谁亲。
李攀龙
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 589篇诗文
录别 其十二
送王侍御按贵阳
重寄元美 其二
寄元美 其二
和许长史玉函宫携妓 其一
和子与过访平原道中值雪二首时按察楚中 其二
秋前夜过昆山寄仲蔚时元美兄弟俱就徵车
郡斋同元美赋得遗字
得徐使君所贻王敬美见赠答寄 其三
赋得何仲默
题申职方五岳图
二子诗 其一 卢次楩
和许史秋日玉函观 其二
寄殿卿 其二
送子相归广陵 其七
艳歌行 其一
怀元美
于郡城送明卿之江西 其一
殿卿示乐府序小诗报
录别 其十一
录别 其五
汝宁徐使君 其六
寄赠元美四首 其一 石耳
别元美 其二
古诗后十九首 其四
高阳乐人歌 其一
五日与殿卿游北渚 其一
寄题离薋园 其二
与刘宪使过子与大佛寺
送殷正甫内翰之京 其一
神弦歌三首 其一 宿阿曲
病中赠殿卿 其一
过殿卿山房咏牡丹 其二
送元美 其二
山房书壁 其二
送徐子与之武昌 其二
录别 其十
初春元美席上赠茂秦得关字
塞上曲四首送元美 其二
与子与游保叔塔同赋
五子诗 其四 徐子与
赠郑将军之铜江 其四
送殷正甫内翰之京 其八
河中之水歌
酬右史题扇见赠
古诗后十九首 其十八
早春寄吴使君 其四
汝思见过林亭 其二
酬许右史九日小山见赠 其三
古意 其六
送徐汝思 其一
于郡城送明卿之江西
阁夜示茂秦 其三
幽州马客吟歌 其五
五日和许傅湖亭宴集 其二
琅琊王歌 其三
于郡城送明卿之江西 其三
高光州孤山精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