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和子与过访平原道中值雪二首时按察楚中 其一

和子与过访平原道中值雪二首时按察楚中 其一

明代 李攀龙

九河风色报褰帷,道入平原雨雪迟。天欲并传梁苑赋,君今试和郢中词。

凭陵尺素光犹动,缥缈扁舟兴可知。况值如渑春酒熟,好来投辖未须疑。

诗人李攀龙的古诗

捉搦歌 其二

明代 李攀龙

东家女儿大狡狯,屋里烧香出墙外。供养世尊作佛会,愿得百媚无菑害。

与子与游保叔塔同赋

明代 李攀龙

古塔松台对寂寥,高斋斜日傍寥樵。金牛忽见湖中影,铁骑初回海上潮。

更倚连城明月动,并携双剑落星摇。若非赋有凌云气,笔厎天花可自飘。

阁夜示茂秦 其二

明代 李攀龙

为客今犹在,浮名信已劳。病来衰綵笔,老至恋绨袍。

阁卧风尘过,衔杯夜色高。旧知江夏守,不厌祢生豪。

二子诗 其二 谢茂秦

明代 李攀龙

谢榛吾党彦,轗轲京华陌。黄金自不留,朱颜亦已掷。

韦布岂尽愚,咄嗟名士籍。握手金闺人,中情多所适。

目若营俦匹,踯躅难自释。倒屣公卿前,将须坐其席。

冠盖罗长衢,染翰日相索。遂令清庙音,乃在褐衣客。

一出游燕篇,流俗忽复易。还顾望鹿门,矫矫青云翮。

企喻歌 其二

明代 李攀龙

放马大泽中,马饱勿复驱。宁断壮士肉,不断骏马刍。

古诗后十九首 其十一

明代 李攀龙

高楼出西北,下有故乡道。浮云蔽天起,回飙响秋草。

四时更相至,人生自着老。伤彼游子颜,戚戚难独好。

携手不须臾,弃捐一何早。努力以为乐,泣涕复盈抱。

为南海钟侍御题金台遥祝卷 其一

明代 李攀龙

游子承恩出禁闱,高堂华发照春晖。潘舆自不随骢马,莱綵何妨舞绣衣。

江鲤一从天上寄,台乌长绕日南飞。即今婺女遥相望,柱史星光近太微。

寄元美

明代 李攀龙

寥落文章事,相逢白首新。微吾竟长夜,念尔和阳春。

把酒千门雪,论交四海人。即今燕市里,击筑好谁亲。

古诗后十九首 其十六

明代 李攀龙

迢迢月既望,白露被庭中。越女露前音,燕服罗清宫。

交游自远方,文彩复无双。驾言出广陵,将以适曲江。

聊慄此何气,揽观不可穷。帷车蔽日下,万马悲回风。

水力率已至,神物难为容。秉意属南山,浩荡惟所从。

上客变其度,陈唱谁与同。极命以成章,娱乐良未终。

赠刘将军

明代 李攀龙

忆醉卿家春草芳,征轺信宿向渔阳。行间旧识千夫长,毂下新推六郡良。

白马从军明月塞,黄金结客少年场。何时更出追风骑,策尔持缨请建章。

泾州

明代 李攀龙

回磴层云上,孤城返照间。人烟趋白阪,睥睨走青山。

刍粟浮泾下,旌旗度陇还。时看乘障吏,车马出萧关。

铙歌 其十一 芳树

明代 李攀龙

芳树如此之蔚蔚,上有黄鹄以翱翔,下饮兰池鸣锵锵。

二而为侣,三而为行。芳树拉杂黄鹄伤,秋风萧萧思其乡。

妒人之子妒杀我,君有它心无不可。黄鹄高飞亦有罗,目欲顾之奈乐何。

武太常贞母太常是遗腹子

明代 李攀龙

令子清标领太常,持衡东省旧为郎。才因藻镜知秋水,胎本明珠产夜光。

天上旌旂悬日月,人间竹帛映冰霜。虽然燕赵多奇士,已让高风在北堂。

咏古 其十六

明代 李攀龙

中春阳和起,嘉观临四方。刻石观功德,从臣纪攸长。

上以献泰成,下威六暴彊。郡县乃作始,经纬不踰行。

荐号立大义,昭设咸有章。濯俗谅已美,刑名非恒常。

鞭箠出顽夫,二世寻灭亡。

岁杪得元美兄弟书却寄 其二

明代 李攀龙

病起逢春上酒卮,江南江北正相思。中原谩说先朝事,五子风流自一时。

怀元美

明代 李攀龙

琅琊山上越王台,秋色高临海色开。莫向中原看落日,浮云万里为君来。

谢中丞枉驾见过兼惠营草堂赀 其三

明代 李攀龙

结屋临湖八九椽,白云秋色共萧然。若言长者无车辙,何得中丞乞俸钱。

高光州孤山精舍

明代 李攀龙

白云不散一山孤,地主人称楚大夫。老作西陵诗社长,可携南部酒家胡。

囊馀太古双龙剑,壁有行春五马图。汝颍过逢遗事在,高阳似此聚星无。

齐侠行

明代 李攀龙

简书八道发明光,诏徙群豪赴光方。神武临轩耽虎视,将军秉钺郁鹰扬。

山东十二诸侯国,海滨五百义士乡。厌乱齐臣思定伯,殷忧汉使出勤王。

敌骄拟纵田单火,客愤能飞驺衍霜。彀骑人人白羽箭,民兵处处绿沈枪。

九河寒色旌旗动,岱岳秋阴鼓角长。各倚少年轻燕颔,曾经遣戍守渔阳。

一匡九合岂受赐,排难解纷不可当。往岁潢池先陷阵,三时大战银冶场。

功名未致有庄贾,肝胆欲倾无孟尝。天子只今顾西北,男儿侠骨埋边疆。

录别

明代 李攀龙

眇眇远行客,绵绵思故乡。悲风绕车鸣,浮云立马傍。

边城苦多阴,秋气激繁霜。白日匿何时,四野一茫茫。

落木委空庭,游响拂閒房。霏霏罗帷影,明月在我床。

起视河汉流,寥寥夜未央。出亦以徘徊,入亦以彷徨。

李攀龙

李攀龙

  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 589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