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李攀龙
落落南山松,长标一何拙。上栖万里风,下覆千年雪。
关门雪望
西来千里雪,斜日满函关。秋水何当落,浮云自不还。
积阴高紫气,寒色壮秦山。似欲欺双鬓,苍茫到客颜。
古诗后十九首 其十三
磊磊丘与坟,郁郁郭北地。白日松柏阴,悲风四面至。
谁能黄泉下,永含未伸意。悠悠即长夜,千载一以弃。
漫漫待明发,迢迢正遥寐。身世非胶漆,岂得常相寄。
此物无贤愚,万岁更相致。神仙不可知,服食苦中置。
美酒与佳人,携手行游戏。
答寄殿卿
平台春兴日堪乘,公子相邀赛信陵。那得更逢寒食下,高斋独供伏牛僧。
送莱芜萧簿
萧生业本儒术起,稍因读法得其指。栖息十年白鹿洞,担囊一卷青乌子。
岱宗雄蟠大海滨,衣冠气王中有人。我家松槚三千树,鞍山东望华不注。
为说干时常轗轲,独怜明主能知遇。莱芜作簿更谁群,但恨无过范史云。
釜里蠹鱼堪自见,鞭下虫蛆讵忍闻。看君才岂催科拙,请谒公门非所屑。
藩臣答诏误承恩,翻然遂就迁官列。匹马悠悠复路岐,即今失意欲何之。
同乡冢宰谙名姓,府掾郎曹伫可期。
汪中丞台火救者独以剑出弹铗而歌和以相吊
中丞台火照闽方,客有千金剑方装。赖是龙蛇先自起,忽然风雨为深藏。
逃形疑入延津水,厌影犹含北斗光。报国片心还独在,逾看鳞甲动冰霜。
东村同殿卿送子坤赴选 其二
短褐怜君又远游,如今白璧好谁酬。座中楚客曾三献,才说连城泪已流。
秋日 其二
此物还堪惜,何官不可休。驱驰如昨日,药饵更清秋。
名已千人废,家徒四壁愁。南山归自好,沮溺本同流。
子夜歌 其八
始欲识侬时,白头誓相怜。一日三唐突,持底解千年。
酬许使君读鄙诗见赠 其二
莫道西施宠最深,馆娃宫女正如林。何人不解矜颜色,敢向君王更捧心。
四时子夜歌 其三
三伏天雨火,郎但笼窗坐。何处汲寒浆,金瓶井中堕。
过殿卿山房咏牡丹 其二
国色宫妆倚槛新,一樽堪自对残春。即令解语应相笑,何必看花定主人。
秋日 其四
还乡明日事,可奈簿书劳。弃置看同病,风尘避二毛。
酒如泾水浊,枕对华山高。不是清秋色,何人见反骚。
地驱乐歌
萧萧条条,风雨漂摇。饿杀鹪鹩,漂杀䲭鸮。倦鸟不飞,非无羽翼。
贫女不嫁,非无颜色。枕郎右臂,郎侧向左。看郎颜色,似不在我。
宛转郎怀,坐郎左膝。郎有它人,不自今日。
琅琊王歌 其一
阳春二三月,单衫绣裲裆。系马临大道,值女行采桑。
周象贤明府明卿门人属感明卿放逐因赠明府
金马风流汉主恩,一时冠盖尽王孙。不知泽畔行吟日,那得周郎却在门。
答寄俞仲蔚 其一
太乙贶汉德,名驹生渥洼。赤汗沾青云,长嘶振流沙。
饥龁玉山刍,渴则饮其涯。翘尾以踯躅,騊駼相经过。
不愿游阊阖,况乃服盐车。世岂无伯乐,垂耳奈我何。
天子发素书,使者出蹉跎。駪駪十二闲,驽马常苦多。
虽有千里姿,羁绊非所加。
答右史秋怀见寄 其一
河上秋风雁影开,樽前明月夜还来。兔园一望浑如雪,人在梁王古吹台。
寄元美
寥落文章事,相逢白首新。微吾竟长夜,念尔和阳春。
把酒千门雪,论交四海人。即今燕市里,击筑好谁亲。
殿卿别业 其二
床头诗草日生尘,架上长裾懒着身。自讶闭门无一事,春来拟作纬萧人。
山斋牡丹 其一
醉把名花掌上新,空山开处几回春。西施自爱倾城色,一出吴宫不嫁人。
李攀龙
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 589篇诗文
挽王中丞 其六
二子诗 其一 卢次楩
古诗后十九首 其八
寄题离薋园 其二
送靳颍州子鲁
咏古 其一
赠郑将军之铜江 其四
秋夜白雪楼同许右史袭茂才分韵 其一
寄赠元美四首 其四 螺杯
寄吴明卿 其三
和许右史初度村兴之作
代建安从军公燕诗并引 其四 代王仲宣
答殿卿过饮南楼见赠 其二
五日和许傅湖亭宴集 其一
感逝示克懋
子夜歌 其九
和右史悼儿篇 其一
莫愁乐 其二
毛封君
送林章之郎中谳狱南海
初春元美席上赠茂秦得关字
寄伯承
初抵浙中感遇一首呈马丈
见火齐镫问是右史持入梁
宿华顶玉井楼 其二
题潘廷尉留馀堂
荅谢生盘山诗
仲鸣蒲桃
古诗后十九首 其十四
送子相归广陵 其七
送右史之京 其二
和梁宪使过密咏天仙宫白松
寄元美 其三
答许右史 其二
古意寄德甫 其一
戏赠张茂才 其二
古意寄德甫 其三
访刘山人不值 其一
铙歌 其十二 有所思
送张阃使黔中
三洲歌 其一
送刘户部督饷湖广 其二
秋前夜过昆山寄仲蔚时元美兄弟俱就徵车
秋日 其一
东村同殿卿送子坤赴选 其一
酬右史题扇见赠
子与以服散卧病因赋姬人怨服散三章戏赠 其三
古诗后十九首 其十二
和梁宪使过密咏天仙宫白松 其二
效阮公 其一
酬李东昌写寄白雪楼图
和子与过访平原道中值雪二首时按察楚中 其一
将至梁园寄殿卿
张明府见惠榴柿 其二
汝宁徐使君 其九
襄阳蹋铜蹄 其三
五日与殿卿游北渚 其一
为魏使君送黄生归楚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