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李攀龙
清河迅寒流,金舆杳空翠。秋气舆高原,苍然西北至。
返照散疏林,萧条烟景异。零落复佳期,茅茨况幽致。
握手平生人,笑谈出往事。旧游数子尽,风流吾党备。
千金抵白发,一醉满君意。
公燕诗九首 其六 伟长
高台郁峨峨,其下临清池。黄鹄比翼游,淫鱼戏涟漪。
微风起水裔,朱华纷陆离。绮罗既生色,笑歌不自治。
旨酒但相属,羽觞随波移。人生寄一世,岁月忽如驰。
岂忘诵君恩,贱躯未可知。
东村同殿卿送子坤赴选 其一
青云明日羡翻飞,应念陶家独掩扉。君最往还知五柳,何曾送客解依依。
阁夜示茂秦 其一
相逢殊不恶,久别竟谁驩。贫病他乡老,交游古道难。
开樽山欲出,说剑雪逾寒。如此萧条色,高斋尔自看。
五凤曲
梧桐生高冈,凤凰鸣中央。三百六十鸟,翁杂朝四方。
其东鸣青鹖,其西鸣鹔鹴。鸑鷟鸣其阴,鹑雀鸣其旁。
送潘令之邯郸 其一
春满邯郸十万家,若为潘令斗繁华。请看如玉丛台女,岂让河阳县里花。
塞上曲四首送元美 其二
汉兵围合左贤王,吹角千山夜有霜。君试狐奴城上听,岂堪秋色满渔阳。
哭公实 其六
岭南秋惨淡,海上日萧森。不王衣冠气,云亡雅颂音。
操斤臣质少,题柱主恩深。此物何陵替,斯人乃陆沈。
众方疲道路,尔欲久山林。所以生刍赠,终难托素心。
录别 其三
北风著枯林,浮云苦多阴。红颜日就衰,他乡日就深。
别离起中夜,对酒不能斟。丝竹含妙伎,佳人怀好音。
眄睐适君意,慷慨动君心。罢曲一俛仰,变为游子吟。
念当事行役,泪下难自禁。
录别 其二
千秋一嘉遇,此别安可知。良时不努力,贱躯欲何为。
晨风野萧条,浮云西北驰。河梁临往路,远望令人悲。
游子自有怀,悠悠当告谁。
夏日张茂才见枉林园 其二
当时河朔饮,未必胜陶家。古井必阴合,虚亭落景斜。
敲棋来冻雨,散帙映明霞。树啭双文鸟,盘浮五色瓜。
清谈开暑气,白发莹冰华。更有忘忧草,能回隐士车。
哭公实 其五
从此微言绝,何当大梦醒。人间矜意气,地下斗精灵。
虚室还生白,遗编竟杀青。浮名流景过,夫子望秋零。
同舍悲离索,投诗哭杳冥。山阳风雨夜,邻笛未堪听。
送吴人陆之箕
客有登台赋远游,蓟门金尽坐高秋。总怜岐路无知己,不向风尘为白头。
木落毗陵看过雁,月明张翰倚扁舟。未将簪绂论多病,草色姑苏到自愁。
送祠部莫郎中贵州提学
蓟门一相送,杨柳未堪攀。亦是柳章地,宁虚供奉班。
西南天欲尽,羌笮日多艰。鼓棹过三楚,传经到百蛮。
春云蒸赤水,秋雨瘴青山。早就中和颂,诸生忆汉关。
咏古 其十五
薛公得冯驩,门下知者谁。十日居传舍,乃问客所为。
先生惟一剑,弹铗何其悲。授室缔高国,驱车出中逵。
主人意已厌,同列宁见推。田文既失位,倾身与持危。
片言悟齐主,复相名益垂。奇士多侮世,藏用匪可窥。
汝宁徐使君 其六
高斋卧理簿书闲,掾吏裁诗日往还。片月不离桐柏水,白云偏傍弋阳山。
答殿卿代寄正甫
凌云赋出罢朝天,今日恩深汉帝年。寄语故人杨得意,白头堪作病相怜。
皇太子册立入贺
燕台依旧郁相望,玉树金茎是帝乡。凤阙双悬云五色,龙楼交映日重光。
九天气王旌旗动,三殿风清剑佩长。伏谒不违颜只尺,十年西省愧为郎。
秋夜白雪楼赠周公瑕
日落风清竹树林,一樽飞阁敞秋阴。才逢狗监人先老,能到龙门客自深。
海上共悬明月梦,山中堪赠白云心。阳春寡和休言误,此夕因君作楚吟。
招张少坤
萧萧落木下河干,秋老东林白露寒。为报陶家新酒熟,黄花三径待君看。
荅王敬美广川道中见怀
蓟门秋色梦中偏,二子乘舟下广川。食客未应常在赵,酒人谁复并游燕。
心知老骥元千里,目送归鸿自一天。已分蓬高能兴尽,垆头春酒却堪怜。
李攀龙
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 589篇诗文
前溪歌 其六
四时子夜歌 其二
重送许永宁 其二
阁夜示茂秦 其二
乌夜啼 其一
古诗后十九首 其十八
寄元美 其七
席上鼓饮歌送元美 其五
铙歌 其十六 临高台
与茂秦金山寺亭上望西湖
送殷正甫内翰之京 其二
长相思·秋风清
乌生
宿华顶玉井楼 其二
酬郭子坤感怀 其三
五子诗 其五 梁公实
答右史于都城见卖牡丹者因忆故园之作 其二
子夜歌 其十
殿卿乞酒作此寄报 其一
五日与殿卿游北渚 其一
挽王中丞 其四
郡斋同元美赋得桥字
黄淡思歌 其二
录别 其八
荅寄余德甫
哭子相 其一
神弦歌三首 其一 宿阿曲
咏古 其三
送殷正甫内翰之京 其九
锦阳川途中醉归答刘山人
艳歌行 其一
感逝示克懋
录别 其十一
早春寄吴使君 其二
慕容家自鲁企由谷歌
登华不注山送公瑕
寄吴明卿 其三
二子诗 其一 卢次楩
和马丈见送巡海之作
周象贤明府明卿门人属感明卿放逐因赠明府
赵州道中
和聂仪部明妃曲 其四
寄宗考功 其二
桃花岭
咏古 其十六
杪秋登太华山绝顶
和聂仪部明妃曲
关门雪望
古诗后十九首 其十一
寄顺甫
答右史秋怀见寄 其二
山斋牡丹 其二
五日与殿卿游北渚 其二
幽州马客吟歌 其五
东村同殿卿送子坤赴选 其二
琅琊王歌 其二
送子相归广陵 其三
与子与游保叔塔同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