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李攀龙
赤壁黄矶锦不如,故人家傍武昌居。蒲生太守裁鞭后,竹拥郎官赐管馀。
遣兴几篇司马赋,衔冤一纸乐羊书。楚材堪已推三晋,那得长悬刺史车。
录别
眇眇远行客,绵绵思故乡。悲风绕车鸣,浮云立马傍。
边城苦多阴,秋气激繁霜。白日匿何时,四野一茫茫。
落木委空庭,游响拂閒房。霏霏罗帷影,明月在我床。
起视河汉流,寥寥夜未央。出亦以徘徊,入亦以彷徨。
五凤曲
梧桐生高冈,凤凰鸣中央。三百六十鸟,翁杂朝四方。
其东鸣青鹖,其西鸣鹔鹴。鸑鷟鸣其阴,鹑雀鸣其旁。
琅琊王歌 其五
主人但置酒,烹肥击其鲜。男儿好还乡,不愿持一钱。
汝宁徐使君 其十
解道文章老自知,中原病客重相思。故人寥落看如此,再领专城岂后时。
铙歌 其十五 上邪
上邪。我欲与君同心,乐以不可禁。相思绍缭,谗言罔极,大驾六龙处天侧。
日月出入沧海中,妒人之子难为工。
寄登宗秀才茂登池亭 其二
窗中采莲舟,落日菱歌起。坐见浣沙人,红颜照秋水。
赋得狼居胥山送李侍御
材官十万绝大幕,踰河一战胡儿却。夜纵翼兵袭章渠,系以往封狼居胥。
姑衍山头列旗鼓,中坛拥纛陈首虏。帐前面缚三当户,骠骑将军醉歌舞。
北风千里云摧颓,瀚海波涛蹴日回。汉家天子雄才哉,捷书亲发柏梁台。
君持绣斧五原郡,牧马单于不敢问。黄沙白草寒冥冥,今年为王犁二庭。
幽州马客吟歌 其四
南山固言高,上有北流泉。女儿固言好,须得郎自怜。
采葛妇歌
卧下之薪何绸缪,欲寐不寐思寇雠,我今采葛以遨游。
挽王中丞 其四
铁马萧萧日色黄,边声杀气满渔阳。谁知一夜旌竿折,摇落中丞柏上霜。
题候涛山观音寺寺徙自落迦
落迦山上古祗林,白马西来峡口深。月出尔时楼阁影,风还如是海潮音。
若非鹦鹉元能语,谁解莲花不染心。五十三员知识尽,可劳踪迹问浮沉。
送靳颍州子鲁
华阳馆前桑叶飞,荆轲台上送将归。为言击筑悲歌者,当时酒人今是非。
太守褰帷蓟北来,燕山忽断楚天开。郡中晓月雩娄出,雾里秋涛桐柏回。
黄金玺书发明光,东走颍州西豫章。君家兄弟二千石,承恩不数尚书郎。
朱轓双出领专城,五马踟蹰五马行。汉主乘春徵计吏,小冯何让大冯名。
广阳山道中
出峡还何地,杉松郁不开。雷声千嶂落,雨色万峰来。
地胜纡王事,年饥损吏才。难将忧旱意,涕泣向蒿莱。
寄题离薋园 其二
兰生有幽性,零露峻其姿。含芳在空谷,清风来御之。
孤根亦何伤,众草故难为。萎绝同粪壤,中情君岂知。
愿言置怀袖,延伫及良时。荃茅一以化,奈此菉与施。
于郡城送明卿之江西
寄题离薋园 其一
芙蓉媚昭质,初服一何好。繁霜服夜零,悲风起中道。
鶗鴂既已鸣,所遇无芳草。驰骛终年岁,红颜足用老。
美人怨迟暮,回车自不早。芜秽沫荣名,同心以相保。
早春寄吴使君 其四
五马遥临百粤春,汉家迁客虎符新。同时谏猎堪谁在,得领专城更几人。
五日和许傅湖亭宴集 其一
城头片雨悬,客醉㟙湖边。酒奈榴花妒,人堪桂树怜。
五丝还令节,双鬓抵流年。莫蹋王孙草,淮南赋已传。
哭陶侍御
伏柱称仙吏,弹冠即诤臣。逢时随八彦,揽辔属东巡。
抗疏惟安汉,危言屡借秦。宠光回造化,正色上星辰。
梦已摧高翼,灾非批逆鳞。孤台遥向夜,五柳黯伤春。
白鹤还来客,青骢岂避人。朝廷存折槛,道路指埋轮。
击隼才何健,神羊气不驯。分阴空自惜,浮世转难陈。
风裁登车罢,霜华挂剑新。群乌哀就老,列柏采为薪。
郁郁匡君意,飘飘出使身。庐山彭泽外,落日九江滨。
寄怀元美
塞北江南万里长,各天兄弟正相望。谁将匹练吴门色,哭作燕山五月霜。
李攀龙
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 589篇诗文
寄谢茂秦 其二
山斋牡丹 其三
殿卿乞酒作此寄报 其二
于郡城送明卿之江西 其三
送殷正甫内翰之京 其一
陇上歌
秋夜白雪楼同许右史袭茂才分韵 其二
咏古 其九
石城曲 其三
怀子与
锦阳川途中醉归答刘山人
送子相归广陵 其六
留子与署中
咏古 其十五
咏古 其二
五日与殿卿游北渚 其二
和许长史筝伎篇
五子诗 其四 徐子与
答赠沈孟学 其四
杪秋登太华山绝顶
荅报顾中翰
乌栖曲 其二
卢城送子与
再答元美 其二
寄怀子与
冬日 其三
杂兴 其九
寄宗考功 其二
寄谢许左史刊倡和集
前溪歌 其七
别元美 其一
录别 其三
集元美宅送汝思吴峻伯袁履善三比部
汝宁徐使君 其四
求志园
和殿卿咏梅篇
过殿卿山房咏牡丹 其二
送元美 其一
秋日村居 其一
送潘令之邯郸 其四
寄吴明卿 其四
荅元美山东道中见寄
捉搦歌 其三
古意寄德甫 其一
古诗后十九首 其十三
四时子夜歌 其五
送都转运刘使君还万安有序 其一
寄慰元美 其一
重别魏使君 其三
送许史得弟字
乌栖曲 其四
青溪小姑曲
汝宁徐使君 其六
送吴郎中谳狱江西 其三
与三君登楼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