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李攀龙
落日衔杯蓟北秋,片心堪赠有吴钩。青山明月长相忆,白草寒云迥自愁。
早夏示殿卿 其一
长夏园林黄鸟来,百花春酒复新开。主人把酒听黄鸟,黄鸟一声酒一杯。
咏古 其十五
薛公得冯驩,门下知者谁。十日居传舍,乃问客所为。
先生惟一剑,弹铗何其悲。授室缔高国,驱车出中逵。
主人意已厌,同列宁见推。田文既失位,倾身与持危。
片言悟齐主,复相名益垂。奇士多侮世,藏用匪可窥。
送申职方谪莱州推官
嫖姚三疏奏明光,九月王师扫大荒。不求十万羽林骑,从军但请尚书郎。
看君未是侯门客,草檄论兵一当百。片言不合径拂衣,坐使元戎气萧索。
汉主临轩送逐臣,褰帷海上及行春。正逢匹妇衔冤雨,一洒浮尘不污人。
游燕曾携短匕首,袖里虹蜺今在否。出关若见弃繻生,为余持赠单于走。
卢城送子与
卢城吹角月轮高,夜色侵灯拥二毛。明发使君从此去,吴门飞雪见绨袍。
东村同殿卿送子坤赴选 其二
短褐怜君又远游,如今白璧好谁酬。座中楚客曾三献,才说连城泪已流。
答殿卿过饮南楼见赠 其二
南楼雪后忆离群,湖上衔杯弄白云。也道酒如春水薄,尊前无日好无君。
代建安从军公燕诗并引 其六 代徐伟长
自我出从军,涉旬东南行。文学托后乘,顾瞻亦已深。
中流万艘集,陶陶层波生。凄风旗帜繁,秋日戈甲精。
沈阴结战气,唯闻金鼓声。壮士何飞扬,各愿一先鸣。
志已驰九关,岂但怀不庭。虽君在只尺,搔首未遑宁。
观猎 其二
十月霜清紫兔肥,浮云不竞铁骢飞。半酣驱逐诸年少,朌子城东看打围。
录别 其五
乖疑起恩爱,离别生欢娱。念子非一身,中怀难久俱。
握手一相失,奄忽秦与胡。新知自言乐,山海日以殊。
行路方未央,出门思故庐。浮云没景光,北风悲有馀。
褰裳复四顾,徘徊当路衢。结发在战场,皓首为征夫。
冬日 其四
风雪不出门,苦吟何时已。沽酒城中还,先生拥褐起。
送郭使君解郡暂还豫章诗有序
春风解郡豫章还,已报徵车起汉关。尽怪双龙高紫气,何妨五马照朱颜。
门人榻自南州下,座客樽应北海闲。似是朝廷知借寇,先开书箧慰中山。
三洲歌 其二
闻欢扬州去,大艑居上头。一载五百万,两载千万馀。
和马丈见送巡海之作
楼船遥指越王城,万里波涛按部行。门下有人惟说剑,江南何处不谈兵。
长缨我愧山东妙,铜柱君悬海外名。忽讶天台霞色起,开椷彩笔更纵横。
酬郭子坤感怀 其四
不须婚嫁毕,始作尚平游。五岳年年在,浮云处处愁。
郡斋同元美赋得明字
落日千山短发明,萧条转见故人情。时危小郡徵求少,秋到高斋卧理清。
岂谓文章妨遇合,深知偃蹇负平生。论心对我杯中物,握手看他世上名。
遂使浮云愁大陆,何来二子在孤城。风尘如此仍为守,愧尔新诗满帝京。
岁杪得元美兄弟书却寄 其二
病起逢春上酒卮,江南江北正相思。中原谩说先朝事,五子风流自一时。
与刘宪使过子与大佛寺
西湖斜日净风烟,北岭苕荛出烟天。磴道乍从空外转,楼台已入镜中悬。
塔分西域铜瓶势,石纪秦官锦缆年。白社但须彭泽酒,青山不用华家钱。
波摇玉树堪双映,月上珠林好独眠。我辈自狂君莫讶,平生未敢谬周旋。
咏古 其六
白石粲南山,赪鲤丽沧浪。单衣裁及骭,缊缕远从商。
夜中起饭牛,任车自所将。爝火辟列星,上客烂生光。
疾歌一不闻,何谓伯与王。
酬许右史九日小山见赠 其四
湖上青山绕郭斜,翠微深处半人家。谁知不解登临苦,醉杀犹堪藉菊花。
子夜歌 其九
欢心杨柳花,春风为颠倒。到头有感化,不离浮萍草。
李攀龙
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 589篇诗文
公燕诗九首 其五 孔璋
答寄殿卿见梦之作
铙歌 其十七 远如期
酬许使君读鄙诗见赠 其二
琅琊王歌 其三
寄题离薋园 其二
和许史秋日玉函观 其一
殿卿别业 其二
莫愁乐 其二
送都转运刘使君还万安有序 其二
懊侬歌 其三
古诗后十九首 其十
戏赠张茂才 其二
初春 其四
张明府见惠榴柿 其二
河中之水歌
秋前夜过昆山寄仲蔚时元美兄弟俱就徵车
得徐使君所贻王敬美见赠答寄 其二
采葛妇歌
送靳颍州子鲁
王明君吟
皇太子册立入贺
留别子与子相明卿元美 其二
许殿卿郭子坤见枉林园 其二
荅右史问山中与谁把苦
建安体 其一
九月同殿卿登南山 其三
五日与殿卿游北渚 其二
齐侠行
高光州孤山精舍
燕歌行 其二
寄赠元美四首 其三 藤障子
和殿卿咏梅篇
真定道中遇伯承户曹
五子诗 其五 梁公实
挽王中丞 其三
送徐汝思 其一
赠子与
寄殿卿 其一
碣石篇 其二
留子与署中
三洲歌 其三
赠陆膳部
袭克懋托疾不肯入试赋赠
送殷正甫内翰之京 其五
和题郭山人五岳游囊杂录 其五 锄
长歌行 其二
幽州马客吟歌 其四
送元美 其二
碣石篇 其四
五子诗 其一 王元美
此儿行重寄明卿
于郡城送明卿之江西
王中丞破敌辽阳凯歌四章 其三
见火齐镫问是右史持入梁
作蚕丝 其二
杂兴 其七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