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梅尧臣
张修赴威胜军判官
与诸友普明院亭纳凉分题
泰州王学士寄车螯蛤蜊
和中道雨树
永叔赠绢二十匹
永叔请赋车螯
拣
紫丝晕粉缀藓花,绿罗布叶攒飞霞。莺舌未调香萼醉,柔风细吹铜梗斜。
金鞍结束果下马,低枝不碍无阑遮。长陵小市见阿姊,浓薰馥郁升钿车。
莫轻贫贱出闾巷,迎入汉宫人自誇。
过鸣雁城
谢鹇和公仪
宿安上人
胥裴喜我至,冒雨夜出城。灯前相对语,怪我面骨生。
为言憔悴志,因意多不平。亦见子颔须,长黑已可惊。
知子有所立,毛发随世情。子心且如旧,后辈苦前轻。
坐睡依韵和持国
送何遁山人归蜀
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远壑杜鹃响,前山蜀客归。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
游园晚归马上希深命赋
斫脍怀永叔
和普公赋东园十题 其六 假山
太山不可历,石齿齧人足。聊集怪与奇,苍苍都在目。
何须引寒流,平地作溪谷。
依韵和载阳郊外
近隰葱茏曙,惊乌睥睨啼。日光林杪动,吹骑管中嘶。
路绕寒原古,烟横远戍迷。今来异宾孟,谁复叹雄鸡。
与正仲屯田游广教寺
与道损仲文子华陪泛西湖
正仲往灵济庙观重台梅
玉汝赠永与冰蜜梨十颗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569篇诗文
赵秘校见访
至和元年四月二十日夜梦蔡紫微君谟同在阁下
张仲通追赋洛中杂题和尝历览者六章 其六 蕲竹
留别李君锡学士
题刘道士奉真亭
依韵和通判二月十五日雨中
和颖上人南徐十咏 其一 铁瓮城
次韵奉和永叔谢王尚书惠牡丹
李仲求寄建溪洪井茶七品云愈少愈佳未知尝何如耳因条而答之
夏日陪提刑彭学士登周襄王故城
得陈天常屯田双筇竹二枚
依韵和永叔内翰酬寄杨州刘原甫舍人
朱武太傅通判常州兼寄胡武平
王德言自后圃来问疾且曰圃甚芜何不治因答
和颖上人南徐十咏其二北固山
杂言送王无咎及第后授江都尉先归建昌
重答和永叔
和原甫同邻几过相国寺净土院因观杨惠之塑吴道子画听越僧琴闽僧写 ...
书窜
黄敏复尉新城
张圣民学士出御书并法帖共阅之
淮雨
拟陶体三首 其三 目释
正仲见赠依韵和答
赠琴僧知白
和宋次道答弟中道寄怀
别钟京
元夕同次道中道平叔如晦赋诗得闲字
和颖上人南徐十咏其四金山寺
戊子三月二十一日殇小女称称三首
读贤愚录
中伏日陪二通判妙觉寺避暑
留题毗陵潘氏宅假山
中秋不见月答永叔
月下怀裴如晦宋中道
和昙颖师四明十题·狮子岩
杂言送王无咎及第後授江都尉先归建昌
王原叔内翰宅观山水图
田家屋上壶
依韵朱学士廉叔忆颍川
颖公遗碧霄峰茗
送董传
昨於发运马御史求海味马已归阙吴正仲忽分饷
依韵和
依韵和正仲赋杨兵部吴兴五题·碧澜堂
闻高平公殂谢述哀感旧以助挽歌三首 其三
游水帘岩
和潘叔治题刘道士房画薛稷六鹤图六首 其四 舞风
七里湾得朱表臣寄千叶楼子髻子芍药
走笔送王琪
愿嚏
送河清贾主簿归任
送毕甥之临邛主簿杂言
赠陈孝子庸
和端式上人十咏 其三 寒溪石
得山雨
前以甘子诗酬行之既食乃绿橘也顷年襄阳人遗甘予辨是绿橘今反自笑 ...
范饶州坐中客语食河豚鱼
梨花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