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梅尧臣
后园桃李花,灼灼复皎皎。南枝开已繁,北枝萦尚少。
蘤萼相辉映,根本自钩绕。无为惊风吹,纷纷逐飞鸟。
昭信淮上
答韩三子华韩五持国韩六玉汝见赠述诗
依韵和永叔见寄
依韵和吴正仲闻重梅已开见招
问答 其五
青云梯,尺木为阶行忽迷。勤修道业生羽翼,天门九袭须攀隮。
和端式上人十咏 其三 寒溪石
翠耸寒溪上,半隐寒松下。水鸟立棱角,渊鱼游穴罅。
寻常置庭槛,琐细不知价。
不知梦
饮酒呈邻几原甫
夜行忆山中
寄题沈比部朱州齐云楼
留题希深美桧亭
幽深有佳趣,曾不减林泉。众绿经新雨,残红堕夕烟。
栽萱北堂近,梦草故池连。乘月时来往,清歌思浩然。
十一月七日雪中闻宋中道与其内祥源观烧香
依韵和唐彦猷华亭十咏 其四 柘湖
柘土久陷没,千里嗟水滨。不复吴盐邑,空有秦女神。
浩荡吞海日,旷阔迷天津。扁舟谁能往,旦暮逢渔人。
玉汝赠永与冰蜜梨十颗
观韩玉汝胡人贡奉图
李审言遗酒
云中发江宁浦至采
与道损仲文子华陪泛西湖
答宣城张主簿遗鸦山茶次其韵
啄木二首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569篇诗文
次韵和王尚书答赠宣城花木瓜十韵
幽庙
醉和范景仁赋子华东轩树次其韵
晨起裴吴二直讲过门云凤阁韩舍人物故作五章以哭之 其四
依韵和
寄渭州经略王龙图
重答和永叔
和石昌言学士官舍十题 其十 兰
走笔送王琪
次韵永叔乞药有感
哀国子黄助教
早夏陪知府学士登叠嶂楼
游水帘岩
村豪
忆吴松江晚泊
永叔请赋车螯
次韵答黄介夫七十韵
送毕甥之临邛主簿杂言
余姚陈寺丞
过鸣雁城
永叔内翰见索谢公游嵩书感叹希深师鲁子聪几道皆为异物独公与余二 ...
淮雨
九月十八日山中见杜鹃花复开
和石昌言学士官舍十题 其五 萱草
张尧夫寺丞改葬挽词三首 其一
苏祠部通判洪州
招隐堂寄题乐郎中
依韵朱学士廉叔忆颍川
同次道游相国寺买得翠玉罂一枚
野鸽
赵秘校见访
僧可真东归因谒范苏州
与二弟过溪至广教兰若
遇画工来嵩
陪淮南转运魏兵部游颖州女郎台寺
赠太子太傅王尚书挽词二首 其一
依韵和张应之见赠
依韵和仲源暮冬见寄
李仲求寄建溪洪井茶七品云愈少愈佳未知尝何如耳因条而答之
游园晚归马上希深命赋
拟玉台体七首 其二 携手曲
留别李君锡学士
依韵自和送诗寄潘歛州
万表臣报山傍
依韵诸公寻灵济重台梅
送曾子固苏轼
雷秘校入阙拟官时将登舟过辇下
张修赴威胜军判官
赴刁景纯招作将进酒呈同会
九月一日
永叔赠绢二十匹
送刘继邺秀才归当涂
拟宋之问春日剪綵花应制
和王景彝正月十四
咏欧阳永叔文石砚屏二首
糟淮鲌
资政王侍郎命赋梅花用芳字
赠刘谋合副
周仲章通判润州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