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河南将归

河南将归

明代 薛瑄

我忆汾南田舍好,绿槐如盖拥高门。南园旧种双桐树,应有孙枝到碧云。

诗人薛瑄的古诗

淮南讴

明代 薛瑄

淮土何漫漫,淮水自悠悠。小山去已久,桂树遗悠幽。

昔有学仙子,意欲仍丹丘。秋石既烹炼,鸿宝亦藏收。

鸡犬竟莫闻,行云去难留。宁虑时事异,翻结千古愁。

舞榭荆棘生,歌台麋鹿游。信知希世事,伊岂望外求。

揖让有尧舜,高风想巢由。此道久已非,听我淮南讴。

题墨兰二首 其二

明代 薛瑄

既自充楚佩,还曾入孔琴。寄言采芳者,云谷莫辞深。

拟古四十一首 其三十七

明代 薛瑄

洪荒日已远,文籍日以繁。华伪灭真实,汗漫迷本源。

左氏已浮誇,战国皆诈言。班马扬其波,蔚宗助其澜。

继者如猬毛,美恶爱憎间。谅非董狐笔,尽信诚为难。

谁哉法宣圣,大典垂不刊。

西硙行

明代 薛瑄

偶来与客游山前,地幽便觉人境偏。路入青林几萦曲,浓阴不断风泠然。

㶁㶁清泉来远谷,绀色寒声莹心目。石梁急泻跳明珠,草岸平流浸青绿。

北行更欲寻泉源,山门蓄雾势吐吞。两峰秀出半空里,锦屏屹立当中尊。

复憩山□小琳馆,洞户云扃殊宛转。袖拂尘埃读古碑,茶馀苦乏青精饭。

归来白日天未中,回头尚爱千云峰。更待秋初稍凉冷,还登绝顶窥鸿濛。

再用前韵三首 其一

明代 薛瑄

风纪都应属内台,官清公道一时开。科条自是公天讨,门馆何由有货来。

声誉已知驰峻极,文章况复动昭回。不须遍揽江湘辔,坐见澄清匝九垓。

拟古四十一首 其五

明代 薛瑄

四时一何神,变化不可测。阴阳既交代,星辰递罗列。

孰其主宰之,终古不差忒。圣人秉明灵,动息有贞则。

吾慕鲁中叟,矢心以学易。

拟古四十一首 其三十

明代 薛瑄

吾思鲁公仪,拔葵去织妇。傅翼两其足,实惟天道故。

云胡世君子,大得兼小务。生殖广田园,贩鬻罔泉布。

牙筹既自执,龙断复登顾。彼哉何足言,义利各有悟。

斋宿杂咏十首 其三

明代 薛瑄

再入霜台持宪节,又承丹诏育菁莪。只今理寺通朝籍,倍觉天恩滚滚多。

绛守王汝绩新学诗以美之

明代 薛瑄

先生为郡冠诸公,兴学由来有古风。青史无劳称卫飒,黄堂今复见文翁。

化行古水弦歌内,道在金台俎豆中。老我河汾遗教远,相思应与此心同。

题枯木竹石四首 其二 临波春意

明代 薛瑄

苍玉生苔浸绿波,新篁老木散枝柯。徒劳人世歌招隐,淡荡东风野兴多。

读邵康节击壤集二十首 其三

明代 薛瑄

三绝空馀赞易编,千年图象竟寥然。人豪真自从天挺,羲画原因到已传。

骨髓著书成大卷,风花遣兴有新篇。骊龙颔下明珠在,谁测东溟万丈渊。

春兴三首 其三

明代 薛瑄

又是春风换物华,静观芳意浩无涯。寄语莺花休怅望,新诗已懒向人誇。

山水图为赵给事赋

明代 薛瑄

黄门给事好事者,一幅江山谁为写。云雾波涛满眼生,坐觉襟怀自潇洒。

衡庐倚叠岷峨高,洞庭彭蠡洲渚交。又疑雪消蜀水来,黄牛白马增春涛。

细看清浊分天地,地脉山形宛相际。良工妙夺造化工,白浪青林走云气。

缘江细路古木齐,耳畔似闻幽鸟啼。倚岸扁舟久将济,入云茅屋谁同栖。

江草山花不知数,采芳未是良辰暮。英灵不闻涧谷歌,仁智自谙水山趣。

忆我昔游天下时,跋涉险阻探清奇。何如此图不出户,胜槩一览无所遗。

蜀江水涨如黄河江北诸山彷佛太行遣兴而作

明代 薛瑄

蜀江浊比大河黄,江北诸山似太行。误喜中原应不远,却闻人语是湖襄。

荥阳道中九首 其三

明代 薛瑄

一年几度过黄河,霁景清风此日多。临流滚滚兴无尽,直欲遥吞万里波。

舟中杂兴柬韩克和刘自牧王尚文宋广文十八首 其七

明代 薛瑄

舟行暑气正淟涊,岸上行人方郁蒸。安得长风来万里,顿令烦浊片时醒。

洛水道中

明代 薛瑄

古道萦回傍险行,萧萧禾黍晚风清。无边诗思嵩高色,不尽年光落水声。

华表柱倾秋草合,龟趺碑暗雨苔生。往来人世成今古,一曲高歌寄此情。

徐州洪

明代 薛瑄

乱石何巉岩,长堤更宛转。狭岸忽陡起,急濑如注坂。

回旋聚流沫,骇浪洒雪霰。舟行良已难,下上劳拽挽。

翻思游川峡,江石尤险远。瞿塘十二滩,波浪激雷电。

回视过兹洪,反若历平坦。乃知所观大,小者不挂眼。

戏作游仙 其二

明代 薛瑄

海中涌出金银台,阳乌濯耀苍烟开。弱水瀛洲不可到,飙轮鹤驭相往来。

洪濛开阖几万古,桑田走马能千回。抱一之子可轻举,相期汗漫游九垓。

薛瑄

薛瑄

薛瑄(1389年8月20日—1464年7月19日),字德温,号敬轩。河津(今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里望乡平原村人)人。明代著名思想家、理学家、文学家,河东学派的创始人,世称“薛河东”。薛瑄继曹端之后,在北方开创了“河东之学”,门徒遍及山西、河南、关陇一带,蔚为大宗。其学传至明中期,又形成以吕大钧兄弟为主的“关中之学”,其势“几与阳明中分其感”。清人视薛学为朱学传宗,称之为“明初理学之冠”,“开明代道学之基”。高攀龙认为,有明一代,学脉有二:一是南方的阳明之学,一是北方的薛瑄朱学。。其著作集有《薛文清公全集》四十六卷。 ► 585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