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黔阳春日杂咏六首 其二

黔阳春日杂咏六首 其二

明代 薛瑄

风起杨花满院飞,翠屏门外送清辉。蛮中好景非吾土,春燕来时客未归。

诗人薛瑄的古诗

行台杂咏简黄宪长暨诸宪僚二十首 其九

明代 薛瑄

水满方塘盖锦萍,软风高下飏蜻蜓。清宵雨歇蛙声急,却忆湖湘草色青。

辰溪次赵子裕韵二首 其一

明代 薛瑄

尽日山行不厌迟,肩舆随处爱秋溪。路回忽见江头县,风景清幽兴不迷。

次黄仲芳韵二首 其二

明代 薛瑄

薇省分符重黑头,天官考绩冠时流。趋朝晓日辞丹凤,去路西风跃紫骝。

自昔藩维求俊杰,只今典礼尚虞周。都门此别须珍重,还拟经邦赞大猷。

南京十咏 其一 钟山叠翠

明代 薛瑄

自是皇都第一山,峰峦高下似龙蟠。岚光翠满金银阙,秀气青连虎豹关。

瑶草不随秋意老,琪林长共晓霜寒。年年涧谷蒸云气,散作甘霖宇宙间。

题赵雍画马三首 其二

明代 薛瑄

白面骊驹汗血乾,风鬃倚树玉蹄攒。谁人为制青丝络,骑出横门万众看。

临朐分司四小柏二首 其一

明代 薛瑄

解是平生独爱材,新移四柏后堂栽。悬知数百年来后,应有清阴满宪台。

高邮冰泮发舟

明代 薛瑄

晚泊高邮城,雨雪竟连日。念彼役人劳,寓此盂城驿。

扁舟候晴发,河冰复鳞积。因之累宿留,令我心悁悒。

忽报寒冱解,喜泛春流碧。直过大江东,此地成追忆。

借马简赵驸马

明代 薛瑄

鞲来白马锦鞍鞯,骑向天街送表笺。霜鬣萧萧频揽辔,银蹄剥剥不须鞭。

满身香汗生微雪,一路清风散晓烟。有马借人今复见,神京戚里最称贤。

读邵康节击壤集二十首 其十二

明代 薛瑄

笑傲林泉乐太平,洛阳谁不爱先生。严寒暑雨何曾出,温煖清凉却解行。

金谷风和吹道服,铜驼雨霁隐车声。行窝十二閒游处,父老儿童喜送迎。

次张都宪并蒂莲韵

明代 薛瑄

绿池红绽合欢花,秀色天然自一家。并结翠房含雨露,独摇香柄出烟霞。

何曾人世时常见,剩有风骚次第誇。自是太和充宇宙,故钟此物兆亨嘉。

天顺元年六月初十日上章告老未允十一日又请十三日又请至二十一日 ...

明代 薛瑄

迁转春官入翰林,两叨清秩受恩深。论思未有回天力,供奉空悬捧日心。

六十故知年渐老,寻常唯觉病相侵。乞归自是安衰劣,俯仰清风愧古今。

登平陆城楼四首 其一

明代 薛瑄

独倚危楼日向西,洪河风起浪高低。中条北去无多路,回首乡关路不迷。

挽徐宪使三十韵

明代 薛瑄

梁园春寂寞,共叹哲人凋。自是钟神秀,原应降岳乔。

劬书当早岁,穷易每通宵。远念韦编绝,潜观法象昭。

数从环内起,心向画前超。甲子开文运,寅正建斗杓。

豹斑深积雾,鹏翼快扶摇。海内时名大,关中教泽饶。

方看来鹳雀,行复降星轺。地切神仙府,人瞻玉雪标。

旋应陪驭鹤,长是缀班貂。启沃师甘尹,开陈仰姒姚。

缉熙惟一德,诚孝每三朝。龙衮登宸极,离明丽远霄。

周旋观盛礼,宠数冠群僚。又见横英簜,遥知格有苗。

霜台俄拜命,骢马屡扬镳。路出荆门险,封连晋水遥。

情非鹰隼击,心与凤鸾要。政简民无扰,风清吏不骄。

两邦怀旧德,千里守新条。魏阙心仍结,鹓行首屡翘。

人期黄发在,乡有白云飘。列郡愁空剧,孤魂去不招。

野棠还簇簇,台柏自萧萧。丹旐飞云远,青山积雨消。

羊肠高岌嶪,马鬣郁嶕峣。客忆曾游寺,人怜旧度桥。

仪刑传父老,名姓到渔樵。事业归良史,丰碑阏伯高。

题毋处士画梅竹二首 其二

明代 薛瑄

湘江两岸鹧鸪啼,翠袖天寒日又西。可是无人伴幽独,纷纷桃李下成蹊。

内阁用唐人韵简徐李许三学士

明代 薛瑄

黄阁文章万丈辉,青霄閒看鸟云飞。巍峨凤阙凌云迥,宛转銮坡到客稀。

屡草黄麻依紫极,常联玉笋侍彤闱。却惭老大承天宠,一字何曾补衮衣。

送陈都宪镇关中三首 其三

明代 薛瑄

九重深念及西人,山镇还须老大臣。宪节入关随爽气,玺书行郡布阳春。

山连玉井晴飞雨,地接金城迥不尘。经济本为儒者事,功成还拟画麒麟。

靖州月夜杂咏五首 其三

明代 薛瑄

城外清江城上楼,满城明月似深秋。忽思昌子虽痴小,也念阿爷尚远游。

喜雨杂咏简院长诸公八首 其八

明代 薛瑄

万国同心奉至尊,斯民重见饮衢樽。欲知和气薰天地,只在三春雨露恩。

和张都宪咏湖亭波字韵四首 其四

明代 薛瑄

平湖静镜不风波,最是湖亭乐事多。留客每同歌菉竹,检书还共诵嘉禾。

酒酣吐论如倾海,令急传筹似掷梭。记得前时两三会,宛然风景是清和。

长沙四咏 其三

明代 薛瑄

名郡前贤是旧游,我来回想兴悠悠。少陵几醉樽中酒,子厚重题驿畔楼。

岳麓云霞常带雨,洞庭波浪远涵秋。为邦谁似朱夫子,道与湘漓昼夜流。

薛瑄

薛瑄

薛瑄(1389年8月20日—1464年7月19日),字德温,号敬轩。河津(今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里望乡平原村人)人。明代著名思想家、理学家、文学家,河东学派的创始人,世称“薛河东”。薛瑄继曹端之后,在北方开创了“河东之学”,门徒遍及山西、河南、关陇一带,蔚为大宗。其学传至明中期,又形成以吕大钧兄弟为主的“关中之学”,其势“几与阳明中分其感”。清人视薛学为朱学传宗,称之为“明初理学之冠”,“开明代道学之基”。高攀龙认为,有明一代,学脉有二:一是南方的阳明之学,一是北方的薛瑄朱学。。其著作集有《薛文清公全集》四十六卷。 ► 585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