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十二景为衍圣公孔彦缙赋二十四首 其九 海棠缀锦

十二景为衍圣公孔彦缙赋二十四首 其九 海棠缀锦

明代 薛瑄

长笑时人爱海棠,芳姿何事近宫墙。自缘要识东风面,任遣花神缀锦妆。

诗人薛瑄的古诗

读邵康节击壤集二十首 其十八

明代 薛瑄

老去吟多首尾诗,赋和比兴尽兼之。陶镕物象方知富,漏泄天机始见奇。

水面生风秋浩浩,天心转月夜迟迟。有丸祗向閒中弄,肯借高人试一窥。

太常许卿送菜戏简十首 其十

明代 薛瑄

京华交契似君稀,白首相看意不违。忽见名园送新菜,故乡老圃倍思归。

祇命山东

明代 薛瑄

手捧天书出禁中,又乘骢马按山东。秋烟荏苒连沧海,晓日熹微见岱宗。

已沐圣明新化雨,乃瞻邹鲁旧儒风。小臣谬忝咨询职,愿得英贤佐九重。

荥阳道中九首 其三

明代 薛瑄

一年几度过黄河,霁景清风此日多。临流滚滚兴无尽,直欲遥吞万里波。

读邵康节击壤集二十首 其十四

明代 薛瑄

嵩山洛水旧神州,结屋天津景物幽。脩竹林中灵籁响,梧桐叶上露华流。

弄丸古意谁人识,戏笔新诗有客求。春煖秋凉出游处,无边清兴更悠悠。

斋宿杂咏十首 其七

明代 薛瑄

金门待漏三更月,玉陛趋朝五色云。补衮即非樗散质,微诚长祝圣明君。

拟古四十一首 其十一

明代 薛瑄

时来行堤上,春气薰人心。宛转湖山曲,隐映花树林。

芊绵草抽绿,蒙茸柳垂金。鸣鸟何间关,纤鳞或浮沈。

生物方总总,大化亦骎骎。当时浴沂者,乐意不可寻。

沅州己酉元日二首 其二

明代 薛瑄

履端宏启三阳运,恋阙遥驰万里情。龙尾仗严鞭韵彻,凤池班整佩声清。

风霜每抱瞻天敬,葵藿宁忘向日诚。玉节趋朝应不远,会从鹓鹭紫霄行。

草凉楼驿

明代 薛瑄

翠华西幸驻山间,草阁乘凉动喜颜。何似长安歌舞地,凤楼千尺更高寒。

太常许卿送菜戏简十首 其三

明代 薛瑄

空堂养病似斋居,喜送东园几种蔬。吃此久无烹宰事,不须仍用远庖厨。

诸葛武侯庙

明代 薛瑄

武侯遗庙汉江南,乔木森森杂翠岚。义感居人森致祭,名闻过客亦停骖。

运谋图阵曾为八,遗恨山河尚是三。千载英雄今已矣,古碑重读意难堪。

暑夜简赵驸马

明代 薛瑄

大扇频挥汗不乾,那堪酷暑夜漫漫。寂无风露徘徊处,空有星河怅望间。

真是流金兼铄石,定应焚泽更焦山。清凉只有仙侯府,长夕冰传玛瑙盘。

盆池鱼

明代 薛瑄

浮游南北与西束,不出区区斗水中。何似巨鳞居大海,波涵天地浪摇风。

江行三首 其二

明代 薛瑄

顺流驾长风,挂席何快哉。青山若相送,两岸犹崔嵬。

恩召信光渥,报称知非才。贞白有君子,宁不动中怀。

次黄仲芳韵二首 其二

明代 薛瑄

薇省分符重黑头,天官考绩冠时流。趋朝晓日辞丹凤,去路西风跃紫骝。

自昔藩维求俊杰,只今典礼尚虞周。都门此别须珍重,还拟经邦赞大猷。

送郑侍郎归省

明代 薛瑄

吾闻侍郎之父御史祖,阅世如今八十五。飘萧阅发未龙钟,巉岩俊骨自奇古。

侍郎蚤岁簪笔趋螭头,五朝出入迁擢宠渥稠。往年龙敕推恩出天府,前年鸾诰封秩来庐州。

老亲荣贵重重真罕比,银章金带照耀乡闾里。侍郎官署居南京,思亲只隔长江水。

今春乃上陈情归省章,报可丹诰飞下五云乡。试问此时拜恩感恩意,东流之水与之谁短长。

便理南归旧囊橐,沙头潮退画舫阁。京华相送尽公卿,冠盖追随出郊郭。

是时正值春光明媚春气和,柳条弄色流莺歌。江草萋迷含烟竞驻紫骝马,江花凌乱随风飞拂金叵罗。

酒尽潮来挂征席,想到家乡秪几日。升堂拜舞多弟昆,堂前罗列儿与孙。

歌曲庭闱沸丝竹,宾朋门巷如云屯。大启华筵斟寿酒,欢声喜气倾前后。

齐言灵椿不老南山高,共愿亲龄与之同悠久。

送王郎中还南京

明代 薛瑄

屡拜秋台最好官,三年考绩又南还。路分蓟北山容秀,舟到江东水面宽。

粉署正当玄武畔,青云多在凤台间。他时还有清明誉,会展飙轮觐九关。

哭少子治

明代 薛瑄

患难归来始自怜,悲伤何事又相煎。一经赖尔传先业,二竖婴人殒少年。

遗卷不堪寻旧墨,荒冈忍复见新阡。伤心问寝寒斋夜,鸿雁行中讶失联。

襄阳雪中杂咏六首 其五

明代 薛瑄

襄阳城外雪纷如,散入江流片片虚。乍有却无迷望眼,只疑神女弄明珠。

南京十咏 其二 玄武波澄

明代 薛瑄

北湖清浊自天开,势恊龙图一水来。百里烟霞环岛屿,绕城波浪动楼台。

九霄气迥通银汉,五夜天低转斗魁。绝胜蓬莱山下水,洪源终古不尘埃。

薛瑄

薛瑄

薛瑄(1389年8月20日—1464年7月19日),字德温,号敬轩。河津(今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里望乡平原村人)人。明代著名思想家、理学家、文学家,河东学派的创始人,世称“薛河东”。薛瑄继曹端之后,在北方开创了“河东之学”,门徒遍及山西、河南、关陇一带,蔚为大宗。其学传至明中期,又形成以吕大钧兄弟为主的“关中之学”,其势“几与阳明中分其感”。清人视薛学为朱学传宗,称之为“明初理学之冠”,“开明代道学之基”。高攀龙认为,有明一代,学脉有二:一是南方的阳明之学,一是北方的薛瑄朱学。。其著作集有《薛文清公全集》四十六卷。 ► 585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