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何绛
暇日辕门鼓角休,银鞍白马猎高秋。怪来少妇誇夫婿,千骑东方居上头。
集南园五先生祠 其一
明月正当户,良朋共此时。昔人不可作,大雅鲜能追。
忽睹师中律,难观霸上儿。因君发长叹,流俗竟如斯。
癸未始秋得丹霞愿来大师书并惠木樨饯作此答之 其一
云月未常殊,溪山各自居。怀师不可见,独坐对窗虚。
杖履别来久,道心日以疏。不缘新雁至,安得入秋书。
送林芳之敬臣叔侄归冠石山
二阮还山去,予将渡海时。舟车虽异路,怀抱尚如斯。
吾道久为客,他人安得知。路难君莫叹,险极渐成夷。
自河头入山 其十
绝巘层峦若上天,朝昏常共鸟争先。肩舆下阪逢虾蟹,又听潮声到海边。
朝云墓十首次孙西庵先生韵 其三
露重岚深路渺茫,直教愁色对愁肠。正嗟新冢垂青草,独泛扁舟飞绿杨。
紫燕欲飞先绕栋,林花未散已偷香。如今再到经行处,莲帐无因见女郎。
赠赛娥校书 其一
湖头别汝四年前,湖柳依依送客船。今日相逢余老大,红颜争似柳含烟。
入罗浮住石洞作 其二
微风动林木,细雨飘然至。秋尽气还佳,萧萧入我寐。
揽衣念前哲,明时上封事。骸骨归山阿,学术承洙泗。
悠悠百年内,俎豆存真意。圣贤久不作,斯文恐将坠。
嗟予老未闻,徒然负此志。
月夜独坐寄谦长侄
月上空阶雪色寒,病夫无力欲行难。何时得共幽园里,细把禅心坐夜阑。
西湖后曲 其十
谁家年少泛湖船,永夜清歌对月圆。红日渐高犹未觉,玉杯狼藉尚缠绵。
题湘江秋霁图 其三
数间茅屋掩秋村,地回从无车马喧。自是独醒人共弃,非关日午不开门。
寄敏上人
一从飞锡入青山,日日行吟水石间。昨向樵夫曾问信,隔溪遥见掩松关。
珠崖杂咏 其六
海燕层崖结素房,安居未就饱人肠。覆巢小事君休讶,弱肉人间尽食强。
送李方水掌教临皋 其三
看来两鬓渐成霜,虽是心孤老亦忙。浮海十年曾有兴,因君还得散愁肠。
送离大师入天湖
云水何无定,行时即住机。千山当雪霁,一丈到柴扉。
落叶不闻响,凄风难入衣。深知高坐处,松竹亦光辉。
经林德丛村居
竹窗高柳锁秋烟,君在湖中第几船。亭上不劳双鹤放,扁舟人已下前川。
越裳道中
路转斜阳入翠微,轻车只与鸟争飞。春风共看王孙草,南北游人总未归。
古歌 其四
奈何湿遍襟,愁中不自悟。本是涕泗流,却怪夜间雾。
吴门送契如竹仙两大师归粤
真僧本无著,何事只怀归。好是梅花路,犹堪放钵衣。
一心能自了,双锡任时飞。计日还山寺,庭前雪渐霏。
半帆
江流分别涧,日听水潺潺。片席如来去,诸僧任往还。
好风吹不尽,皓月照常閒。毕竟归何处,茫茫天地间。
古歌 其一
自郎千里去,终日愁杀我。夜燃红蜡烛,泪血暗中堕。
何绛
何绛,顺庆(今四川南充市北)人。徽宗宣和间进士(清康熙《顺庆府志》卷四)。► 332篇诗文
广州竹枝辞 其三
赠李少君 其一
寒树
潘子登以诗扇见赠赋此答之
送迹删上人入西宁 其二
寄梁药亭太史 其四
广州元夜歌 其十
寿黄母郭太君
惠阳竹枝辞 其五
过柴桑故城有怀陶靖节先生
郊居 其二
合江楼前走笔送刘鳌石还广州即有太原之行
子夜曲 其二
送黎雨亭之惠阳时余将有琼州之行
访高望公村舍 其二
赣州晤郑珠江简讨即送之入都 其二
送沈山隐将军出镇石龙 其二
留别超上人
寄白山上人 其一
题湘江秋霁图 其四
涧上访徐昭法
宿离患大师禅房
珠崖杂咏 其一
独坐柬罗颢甫胡大灵 其一
重过光半大师兰若
广州元夜歌 其七
寄陶握山 其一
古歌 其五
吴仲书寄惠墨莲歌以答之
三城留别野望雨望两侄与任山有同赋
广州竹枝辞 其五
自电白至海安 其一
寄小金山敏言上人
虎丘中秋 其四
虎丘中秋 其一
留别林君卫 其二
送岑圣眉北上 其一
任肇楚下第归冈州诗以寄之时重阳后一日 其三
西湖曲 其五
宿诃林写蕉轩呈白大师
自电白至海安 其三
宿滋广上人五山精舍
西湖曲 其一
送李方水掌教临皋 其四
寄洪庾山
朝云墓十首次孙西庵先生韵 其八
琼南杂咏 其三
送梁药亭北上 其二
自河头入山 其七
赠杨敏叔
感秋 其八
送朱子成之西粤经纪张默庵后事
自河头入山 其五
小浮山
送任山有归冈州
粤台新柳 其六
任山有家蒲涧将归冈州邀予宿别珠江江上
寿雷峰家应物大师
送詹仙舟计偕 其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