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何绛
真僧本无著,何事只怀归。好是梅花路,犹堪放钵衣。
一心能自了,双锡任时飞。计日还山寺,庭前雪渐霏。
朝云墓十首次孙西庵先生韵 其三
露重岚深路渺茫,直教愁色对愁肠。正嗟新冢垂青草,独泛扁舟飞绿杨。
紫燕欲飞先绕栋,林花未散已偷香。如今再到经行处,莲帐无因见女郎。
宿华首台
山楼依竹半,静夜更相宜。客梦正甜处,溪流无已时。
此心何所似,兹意与谁知。钟磬忽然动,窗云片片移。
宿玉屏峰顶
扶筇直上定山阿,叠嶂层峦入薜萝。异爽集人山雨后,奇云笼栈夏天多。
玲珑石锷开丹殿,高下灯光透碧柯。禾黍旧宫犹在望,一宵清梦竟如何。
自电白至海安 其二
春云过处行犹湿,岭树晴时看更多。最惜长官排卤簿,往来无数奈忙何。
赣州晤郑珠江简讨即送之入都 其二
青雀南来赴紫宸,管弦风细两河闻。虔州渐与吉州近,江上依然五色云。
吴门送契如竹仙两大师归粤
送吴虎泉计偕
老去但依良友乐,如君万里计偕何。文章况是惊人句,此别应知岁月多。
过那乌
寒林驿上晓山晴,重得经过泪已横。云物不殊生死隔,间关终念弟兄情。
曾寻石上看枫叶,共上秋桥照水明。何事岭头人伐木,丁丁皆作断肠声。
西畴春望 其二
寥寥天地外,知己岂无人。对此閒田里,殊惭怀土身。
农夫分五谷,鸟语乱三春。俯仰诚难问,年华空复新。
寄会同广文吴惠远 其一
梅花谷里别鸣驺,君去琼州我惠州。双鬓白来君似我,盐梅还是属君侯。
琼南杂咏 其二
穷溟无复雁南翔,腊月家家插稻秧。椰斝静倾粘实酒,梅花白映菊花黄。
横塘曲为泽远弟池园作 其十
大堤堤上柳丝丝,今日重来异昔时。岂是近人离别易,年年折尽路头枝。
寄小金山敏言上人
百里灵洲水拍天,小金一点望如船。纸窗竹屋清阴下,中有高僧最少年。
惠阳竹枝辞 其三
此去广州三日水,此去罗浮日半山。算来亦是无多路,只要郎心乐往还。
访光公兰若
路尽询樵客,名山不觉深。松声幽鹤梦,竹色淡人心。
秀顶蒙霜雪,清言亘古今。问君年几许,桐子种成琴。
竹榻
小榻碧如水,所栖非一枝。吾生亦有托,安用独醒为。
远梦凭谁识,孤怀与尔知。喜来虽不寐,应念卧薪时。
犹子中木同余旅食吴门以事先归作诗示之
五千里外初为客,一棹还乡秋又深。诸父已伤歧路别,双亲应慰倚闾心。
登临戒慎称贤子,言语温恭是德音。归去家园长物在,梅花依旧满疏林。
寄李素公
一首新诗寄所思,通衢无水鲤鱼迟。诗成自愧非奇丽,未敢劳君付雪儿。
广州竹枝辞 其四
虎头日出尚曈昽,艓子齐开上大通。借问狂夫何处去,锦帆都趁五更风。
自河头入山 其九
丁丁伐木昼声喧,竹里人家溪上村。青箬盖头椎髻妇,乱烟驱犊上高原。
何绛
何绛,顺庆(今四川南充市北)人。徽宗宣和间进士(清康熙《顺庆府志》卷四)。► 332篇诗文
续奁 其二
广州竹枝辞 其七
独坐柬罗颢甫胡大灵 其一
赠濮澹轩
赠洞玄上人 其二
太常祖
横塘曲为泽远弟池园作 其二
感秋 其八
点头石
送梁药亭春州修志 其二
江门会葬家节生职方
自河头入山 其八
自电白至海安 其四
海幢访角子和尚
寿羽四邹广文 其二
江上寄陶苦子 其二
鼎湖客夜呈湛慈和尚
送一株上人访海丰姚明府 其一
白山上人新筑退居落成 其一
自电白至海安 其五
寿黄母郭太君
留别超上人
自河头入山 其七
哭黄同五
古歌 其五
过知淡叔茅亭
赠洞玄上人 其一
朝云墓十首次孙西庵先生韵 其一
挽陈大夫
自河头入山 其四
送魏之秦 其二
数载不晤黄温如相见羊城因作是诗
寄陶握山 其一
自河头入山 其六
送豫章梁质人入秦 其二
广州竹枝辞 其一
秋夜独坐有怀冈州诸子
送谭目衡游龙川 其二
赣州晤郑珠江简讨即送之入都 其四
癸未始秋得丹霞愿来大师书并惠木樨饯作此答之 其一
中散大夫祖
送圆和尚还丹霞
大通访迹删和尚 其一
广州元夜歌 其一
寿月涛上人 其二
送詹仙舟计偕 其一
出都谣八章
十四夜西湖歌
朝云墓十首次孙西庵先生韵 其八
广州元夜歌 其十
送汪十三南湘之惠州 其一
送黎雨亭之惠阳时余将有琼州之行
古歌 其二
白山大师非台落成相对坐月
寿文昌林君卫 其一
自电白至海安 其十
自电白至海安 其六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