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何绛
京雒春寒重,狐裘着几层。想君骑赐马,还蹋柳边冰。
裁札存山友,笼诗费寺僧。恐相吟咏者,难得旧时朋。
广州元夜歌 其十
铁砚磨穿不惮劳,桃花浪里钓金鳌。只因整顿衣冠去,不怕龙门万丈高。
送梁药亭北上 其二
寄梁药亭 其二
村居闻复住芙蓉,终日吟诗对岸松。欲访草堂诵新句,水云遥隔一重重。
过知淡叔茅亭
结茅溪上竹林多,小径重关挂薜萝。席处野花千点落,枕边潮水二时过。
鸦雏傍母飞低草,鼷鼠当人折短荷。知汝经年犹未出,夜来清梦近如何。
点头石
獦獠幡非动,生公石点头。一时捏怪者,流毒在千秋。
送迹删上人入西宁 其一
偶辞僧伴逐閒云,锡杖西飞访隐沦。莫向崧台台下过,山川如旧易伤魂。
自河头入山 其四
新雨连朝水灌畦,薄田千亩及时犁。农夫就饷林间妇,笑指声声布谷啼。
寄白山上人 其二
菩提树下识师初,贝叶经文手自书。僧腊渐高心渐了,又携衣钵入深居。
送孟行弟北上 其一
冬月梅花斗雪新,一枝折赠计偕人。北梅不似南梅好,灼灼先开万国春。
感秋 其七
孙恪当年事出关,美人北去泪潸潸。凭君莫过舒州寺,恐献山僧碧玉环。
家二兄入罗浮余之循州承陈独漉珠江送别后却寄 其一
雁翅逢君已隔年,一回相忆一回怜。冰姿点污何容易,白发上头不再玄。
越裳道中
路转斜阳入翠微,轻车只与鸟争飞。春风共看王孙草,南北游人总未归。
四出梅关
堪笑劳劳数尺躯,半生空自有眉须。长吟草泽多新恨,四出梅关尚故吾。
西去楚云连七泽,东流章水下三吴。山川满目皆惆怅,天下何人是丈夫。
送豫章梁质人入秦 其二
从来豪杰言形胜,欲塞函关祇一丸。今日车书安事此,长杨秋雨渐声寒。
都门病中除夕有感
疏钟急雪暗相和,漏尽其如不寐何。老至渐知贫境乐,病来方惜壮年过。
空斋入夜镫光减,寒梦还家岁晏多。寂寞床头唯药草,半冬憔悴帝城阿。
惠阳竹枝辞 其三
此去广州三日水,此去罗浮日半山。算来亦是无多路,只要郎心乐往还。
赠箕公新筑草阁
缚竹编茅倚定山,柴门曾设不须关。老僧入定宵分后,空有江楼日往还。
寄潘亦庶兼柬金纪时同客琼州
小袖罗衣白玉钩,桄榔夹道好淹留。归来但得盈车果,莫遣张郎学浪游。
寄小金山敏言上人
百里灵洲水拍天,小金一点望如船。纸窗竹屋清阴下,中有高僧最少年。
登鼎湖山
晓日犹未上,笋舆行渐光。山从百丈岭,路绕九回肠。
出谷鸟争道,入溪云触裳。才闻钟磬动,吾已觉花香。
何绛
何绛,顺庆(今四川南充市北)人。徽宗宣和间进士(清康熙《顺庆府志》卷四)。► 332篇诗文
中散大夫祖
送白大师入山 其一
赣州晤郑珠江简讨即送之入都 其二
圭峰白云词 其二
送李方水掌教临皋 其三
惠阳竹枝辞 其二
送魏之秦 其二
朝云墓十首次孙西庵先生韵 其六
过那乌
赠桃溪主人新宠 其二
九江再访岑金纪不遇
访光公兰若
赠美中侍者
诃林客夜柬任肇楚时寓珠江江上
入罗浮住石洞作 其二
送詹仙舟计偕 其一
纸刀
广州元夜歌 其九
送汪十三南湘之惠州 其一
赠濮澹轩
自电白至海安 其二
孤山吊胡烈妇墓 其一
朝云墓十首次孙西庵先生韵 其四
寄丹霞圆音和尚 其一
宿玉屏峰顶
赠赛娥校书 其三
挽陈大夫
送岑圣眉北上 其一
广州元夜歌 其五
竹榻
潘子登以诗扇见赠赋此答之
癸未始秋得丹霞愿来大师书并惠木樨饯作此答之 其一
哭林益金
哭朱三质
送林芳之敬臣叔侄归冠石山
丹霞圆音和尚惠顾香草庄三日连宵同谦长侄作诗志喜 其三
寄陶握山 其三
寒树
寿文昌林君卫 其一
自电白至海安 其九
杨颐斋罢官归冈州诗以送之
寄陶握山 其一
虎丘中秋 其四
任肇楚下第归冈州诗以寄之时重阳后一日 其二
粤台新柳 其六
广州元夜歌 其四
寄张超然 其三
横塘曲为泽远弟池园作 其二
自河头入山 其八
寿羽四邹广文 其二
寄黄海汤玄翼
横塘曲为泽远弟池园作 其九
送圆和尚还丹霞
西湖后曲 其一
广州竹枝辞 其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