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何绛
微风起山上,竹榻觉寒增。烟彻三生梦,心清一夜灯。
逃禅尘外客,入定月中僧。好是阶前菊,沁人香且澄。
珠崖杂咏 其一
一春黄菊满东篱,岂是高天别有私。错被鹧鸪频懊恼,原来佳物不逢时。
客中送王本直归广州 其二
桃花浪头似雪堆,艓工初从合水开。后夜月明翘首望,依稀渐见越王台。
广州元夜歌 其八
有情夜月上栏杆,穿入疏棂欲寐难。搔首起来窗外立,狂吟不觉又更残。
感秋 其七
孙恪当年事出关,美人北去泪潸潸。凭君莫过舒州寺,恐献山僧碧玉环。
宿离患大师禅房
不到华林久,茅堂沼上开。风荷翻户牖,止水定楼台。
语尽西轩月,香添后夜灰。庭前新柏子,知尔为谁栽。
登鼎湖山
晓日犹未上,笋舆行渐光。山从百丈岭,路绕九回肠。
出谷鸟争道,入溪云触裳。才闻钟磬动,吾已觉花香。
感秋 其八
十千美酒泛蒲桃,一饮那知白日高。中使夜来开凤诏,依然沉醉鹔鹴袍。
古歌 其三
手软窗关缓,窗门偶自开。风入明灯熄,心存尚未灰。
送胡云仲归豫章
忆君为新婚,我是执柯人。君年方二十,我乃仅三旬。
义气干云霄,力断东海潮。冯邓小功名,郭李殊寥寥。
可怜岁月去如驶,数茎白发鬓边起。君年亦强壮,居然抱三子。
言念匡庐好,携家归故里。匡庐之瀑数千丈,空中日照虹霓似。
羡君有兄能赋诗,亦能斗酒浇块垒。河梁此日送君行,我亦扁舟向旧京。
人生豪气久当尽,谁知老骥槽中鸣。请君兄弟上匡庐,望我负剑东南征。
访高望公村舍 其二
迂回入林莽,登我故人堂。虽云离别久,两心同一方。
石琴弹无弦,知音何用伤。蓬头王霸子,左右执壶觞。
觞至不复辞,飘然入醉乡。殊矣世间人,丝丝较短长。
粤台新柳 其四
婀娜新枝舞细腰,多连山口任风飘。期君莫恃为樊圃,脆软由来是柳条。
九江再访岑金纪不遇
江路桑麻尽,微灯见夜村。独从疏雨里,重叩小柴门。
何事先生去,空留童子言。滩声与归棹,只恐太伤魂。
广州竹枝辞 其三
妾家旧住青枫桥,日见王孙马饮潮。何事王孙别妾去,早潮仍长暮潮消。
琼南杂咏 其四
杏花桃萼领春风,一片朝霞照眼红。却忆小山丛桂长,年年空自笑山翁。
寿黄澹轩 其一
人日新莺树树回,觥船交错绮筵开。梅花正傍君头白,喜得清香岁岁来。
孤山吊胡烈妇墓 其二
身随黄壤心何烈,冢葬青山骨亦香。却恨世间公道少,不将巾帼易冠裳。
赠箕公新筑草阁
缚竹编茅倚定山,柴门曾设不须关。老僧入定宵分后,空有江楼日往还。
丹霞圆音和尚惠顾香草庄三日连宵同谦长侄作诗志喜 其三
荒园涉成趣,杂花当径侵。俗尘不到处,树色入庭深。
好鸟鸣清昼,澄澜净素心。劳师三日客,难得是知音。
集南园五先生祠 其一
明月正当户,良朋共此时。昔人不可作,大雅鲜能追。
忽睹师中律,难观霸上儿。因君发长叹,流俗竟如斯。
吴门送契如竹仙两大师归粤
真僧本无著,何事只怀归。好是梅花路,犹堪放钵衣。
一心能自了,双锡任时飞。计日还山寺,庭前雪渐霏。
何绛
何绛,顺庆(今四川南充市北)人。徽宗宣和间进士(清康熙《顺庆府志》卷四)。► 332篇诗文
广州元夜歌 其六
朝云墓十首次孙西庵先生韵 其六
赠洞玄上人 其一
广州元夜歌 其五
自河头入山 其二
送孟行弟北上 其一
送远斋和尚还翠微 其一
寄白山上人 其一
赠濮澹轩
花朝日社集西禅寺
送李方水掌教临皋 其二
虎丘中秋 其四
大通访迹删和尚 其一
古歌 其四
西湖曲 其五
寿月涛上人 其二
子夜曲 其三
古歌 其一
自电白至海安 其十
寿文昌林君卫 其二
粤台新柳 其六
饶平留别陈巩宁
哀明死事都督冲汉羽公 其二
寿雷峰家应物大师
自电白至海安 其八
数载不晤黄温如相见羊城因作是诗
广州竹枝辞 其七
入粤始祖
登叔浑侄祝山园林
广州元夜歌 其二
宿锦岩东庵呈昱微上人
子夜曲 其一
寿文昌林君卫 其一
赠赛娥校书 其二
感秋 其四
送陈六一广文赍志入都
古歌 其五
广州竹枝辞 其六
寄容廷恂 其一
寄丹霞圆音和尚 其一
广州竹枝辞 其二
登海潮岩
感秋 其五
珠崖杂咏 其五
送沈山隐将军出镇石龙 其三
自河头入山 其九
纸刀
寄丹霞圆音和尚 其二
鼎湖客夜呈湛慈和尚
自电白至海安 其三
朝云墓十首次孙西庵先生韵 其一
哭林益金
泰山无字碑
宿滋广上人五山精舍
留别超上人
寄梁药亭太史 其四
虎丘中秋 其一
朝云墓十首次孙西庵先生韵 其七
送孟行弟北上 其二
老榕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