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何绛
江流分别涧,日听水潺潺。片席如来去,诸僧任往还。
好风吹不尽,皓月照常閒。毕竟归何处,茫茫天地间。
同家天木黎雨亭访六圆上人
枳花树树啼春鸟,梅子青青客到来。清磬一声山屐响,白头僧把寺门开。
西湖后曲 其二
栖禅寺口月明时,欲系扁舟限柳丝。岂是薄情离别易,亏人折尽路头枝。
哀明死事都督冲汉羽公 其二
军败群僚入海居,惟君殉难一家俘。当时多少文臣在,记得寒窗读史无。
西湖曲 其五
试上山头奠桂浆,朝云艳骨有馀香。宋朝陵墓皆零落,嫁得文人胜帝王。
寄洪庾山
郊西篱落菜花初,五柳门前君旧居。章甫朱轮都弗羡,不知深夜著何书。
珠崖杂咏 其三
藤蔓交加海漆香,山川满目尚洪荒。槟榔子熟输官税,椰酒邀人杀豕尝。
琼南杂咏 其四
杏花桃萼领春风,一片朝霞照眼红。却忆小山丛桂长,年年空自笑山翁。
送岑霍山客游江南
慷慨出庾关,了无离别颜。拂衣鞍马去,垂老更安閒。
一路莺花外,三吴指顾间。休将数点泪,洒向六朝山。
送朱子成之西粤经纪张默庵后事
共是哀良友,惭君义独高。九泉期不负,万里莫辞劳。
无地招魂返,留棺待女号。遥知逆旅夜,双泪落青袍。
寄梁药亭太史 其四
供奉常开馆,频徵绝妙词。应刘才盖代,元白少逢时。
选伎吹匏管,清歌出柳丝。从容觞政下,惟爱漏声迟。
广州元夜歌 其八
有情夜月上栏杆,穿入疏棂欲寐难。搔首起来窗外立,狂吟不觉又更残。
广州元夜歌 其十
铁砚磨穿不惮劳,桃花浪里钓金鳌。只因整顿衣冠去,不怕龙门万丈高。
吴门送契如竹仙两大师归粤
真僧本无著,何事只怀归。好是梅花路,犹堪放钵衣。
一心能自了,双锡任时飞。计日还山寺,庭前雪渐霏。
三城客舍喜任山有偕雨望侄至
石上一壶酒,春残直至今。轩车重枉顾,月色正当深。
古调追风雅,穷交重素心。斯怀与斯夕,难得是知音。
汉上寄别毛子霞
黄鹄矶边水急流,轻舠又向秣陵浮。离心托尽晴川鸟,曾入城中君听不。
广州元夜歌 其一
穗石春明古洞开,绛花千树布香街。绿舆来往穿花市,半揭珠帘露绣鞋。
自河头入山 其五
千声征铎出长林,绿叶重重春渐深。不识此间行道者,鸡鸣时节尔何心。
自河头入山 其九
丁丁伐木昼声喧,竹里人家溪上村。青箬盖头椎髻妇,乱烟驱犊上高原。
送远斋和尚还翠微 其一
陆贾城边旧识君,重逢已是法王身。名山我亦行将遍,国土归来得几人。
惠阳竹枝辞 其四
烟霞桥出鳄湖边,一道垂杨入野田。郎骑白马来殊好,鳄怪伤人是浪传。
何绛
何绛,顺庆(今四川南充市北)人。徽宗宣和间进士(清康熙《顺庆府志》卷四)。► 332篇诗文
虎丘中秋 其一
都门访程周量
圭峰白云词 其二
合江楼前走笔送刘鳌石还广州即有太原之行
白山大师非台落成相对坐月
寿崔母李太君 其一
小浮山
寄潘亦庶兼柬金纪时同客琼州
海幢访角子和尚
赣州晤郑珠江简讨即送之入都 其二
感秋 其七
子夜曲 其三
送李方水掌教临皋 其四
挽陈大夫
送颖斯侄孙作幕新宁
寿羽四邹广文 其二
月夜独坐寄谦长侄
寄敏上人
远公自石桥精舍罢讲初归作
过那乌
粤台新柳 其四
广州竹枝辞 其三
送李方水掌教临皋 其三
留别林君卫 其四
寄小金山敏言上人
自电白至海安 其十
送沈山隐将军出镇石龙 其三
感秋 其五
送林芳之敬臣叔侄归冠石山
赠李少君 其一
江上寄陶苦子 其一
虎丘中秋 其四
孤山吊胡烈妇墓 其三
子夜曲 其二
题湘江秋霁图 其一
十六夜任肇楚邀同新沙寓楼看月
珠崖杂咏 其五
宿离患大师禅房
葛帐
自河头入山 其七
珠崖杂咏 其二
子夜曲 其一
宿冲虚观
送白大师入山 其二
寿月涛上人 其二
重游雷峰寺
登海潮岩
寄白山上人 其一
云半阁
广州竹枝辞 其五
西湖后曲 其四
感秋 其六
西湖后曲 其五
送谭目衡游龙川 其二
访高望公村舍 其二
送陈太守还燕 其一
过知淡叔茅亭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