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戏赠张茂才 其二

戏赠张茂才 其二

明代 李攀龙

张郎新制合欢衾,醉拥红颜烛影深。别有洞房双玉妾,吹箫自和白头吟。

诗人李攀龙的古诗

五子诗 其四 徐子与

明代 李攀龙

徐生一何俊,本自青云姿。十年自天目,含意多素辞。

既闻风雅音,三叹文在兹。眄睐生荣名,徙倚即前绥。

念为理清曲,高言倡者谁。踯躅流俗间,携手不相疑。

时髦满要路,各谓中心私。世人岂同愿,吾道欲委蛇。

黄金买大药,朱颜庶可持。物理率如此,和光难独窥。

答张秀才简病中见寄 其二

明代 李攀龙

裘马翩翩自昔时,谁怜华发卧茅茨。世情一薄如春雪,不是穷交那得知。

效阮公 其一

明代 李攀龙

太清孔阳,元气絪缊。灵曜悬鉴,列宿垂文。威凤振羽,神龙作鳞。

蕙兰幽郁,松桂轮囷。

和梁宪使过密咏天仙宫白松 其二

明代 李攀龙

轩辕宫里试新妆,缥缈连枝入帝乡。玉骨不缘能化石,冰肌那得便生香。

只愁明月销为水,更恐清阴凝作霜。巫峡瑶姬元素质,却令云雨污衣裳。

四时子夜歌 其四

明代 李攀龙

婉伸华簟上,不下葳蕤钥。郎君已自前,罗衣那及著。

咏古 其二

明代 李攀龙

绥绥涂山狐,九尾不自多。我往尾平定,念子无室家。

明发兴岳庭,乃身参洪波。宗疏事则裒,祝融扬英华。

玉牒沐日月,素书出江河。

送林章之郎中谳狱南海

明代 李攀龙

旧识于公传,新知陆贾才。汉章双凤下,越郡五羊开。

旌节看山驻,楼船截海来。长安天北望,使者日南回。

讼府蒲堪挂,刑书竹可裁。明珠满合浦,应照不然灰。

四时子夜歌 其三

明代 李攀龙

三伏天雨火,郎但笼窗坐。何处汲寒浆,金瓶井中堕。

高阳乐人歌 其一

明代 李攀龙

欲知马上儿,但复看儿马。结束殊轻薄,不在汉儿下。

寄元美 其四

明代 李攀龙

何悟淹为郡,风尘日以难。宦情疏自解,人事拙相看。

高枕西山色,清斋大麓寒。期君秋月满,从此挂吾冠。

燕歌行 其一

明代 李攀龙

秋风萧瑟吹我裳,蟋蟀寥寥啼我床。出门四顾非故乡,谁能客游不断肠。

短歌微吟激繁霜,浮云千里一彷徨。仰看明月流清光,二十八宿罗成行。

高台非阁遥相望,河汉纵横难为梁。胡马北鸣雁南翔,忧来不知从何方。

慊慊伏枕聊自当,涕从中零安得防,岂不怀归道阻长。

采葛妇歌

明代 李攀龙

卧下之薪何绸缪,欲寐不寐思寇雠,我今采葛以遨游。

观猎 其二

明代 李攀龙

十月霜清紫兔肥,浮云不竞铁骢飞。半酣驱逐诸年少,朌子城东看打围。

二子诗 其一 卢次楩

明代 李攀龙

卢楠起河朔,本自千金子。荡涤诸生间,销骨于积毁。

世无临邛令,焉得心尚尔。深文类缪恭,罪罟中狙喜。

乃系黎阳狱,十年攻一技。既出浮丘赋,始知有株累。

三叹不同时,帝曰付诸理。寥寥相如后,谁能识察此。

录别 其八

明代 李攀龙

浮云满天地,荡子欲安之。努力事行役,弃置以为期。

少年盛意气,慷慨生别离。㷀㷀无根蓬,翩翩中林鵻。

马上不得语,涕泪各累累。君但重自爱,远道归有时。

五子诗 其二 吴明卿

明代 李攀龙

吴生荡涤士,明德复何早。高举凌风翮,青云漫浩浩。

良士冠带会,斗酒弄辞藻。一弹中清商,下里难为好。

知音率已稀,隐几存吾道。众言纷盈庭,胶漆各自保。

掩耳走淆乱,褰裳度潢潦。骂坐岂尽狂,流俗令人老。

陆沈金马门,怀袖谏书草。白日有弃捐,游子悲不造。

送郭使君解郡暂还豫章诗有序

明代 李攀龙

春风解郡豫章还,已报徵车起汉关。尽怪双龙高紫气,何妨五马照朱颜。

门人榻自南州下,座客樽应北海闲。似是朝廷知借寇,先开书箧慰中山。

赋得金谷园障子

明代 李攀龙

谁将金谷传毫素,座上无人不回顾。乍展旋惊涧水流,才开已识河阳路。

四壁真看片锦围,中庭如见双鬟度。移席休临坠妓楼,解衣欲挂沙棠树。

彷佛明妃出塞吟,听来未必梁尘误。诗成酌我我岂辞,便过三斗无论数。

绿珠安在恰当垆,似留且往势可呼。意惨昆崙紫䆗窱,色寒沧海红珊瑚。

君家富贵合如此,此时那知有障子。纵然客散掩空堂,犹闻夜夜春风起。

河中之水歌

明代 李攀龙

河中之水流迢迢,洛阳女儿名迢娆。迢娆十三称绝色,十四怀春未可挑。

才梳堕髻即殊众,怕逐时人斗小腰。学成织锦机犹涩,解度新声瑟懒调。

日出采桑城东路,路傍桃李花飘姚。左手提笼丝作系,右手攀花折其条。

国卿下装不复顾,使君五马徒相邀。董家高楼一百尺,归来谁见倚逍遥。

送右史之京 其五

明代 李攀龙

乞得梁园出汉关,那将春色动离颜。惟愁不见邹枚苦,赋就无人解往还。

李攀龙

李攀龙

  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 589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