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梅尧臣
早夏陪知府学士登叠嶂楼
采芡
猬毛苍苍磔不死,铜盘矗矗钉头生。吴鸡斗败绛帻碎,海蚌抉出真珠明。
磨沙漉水莩壳滑,斫桂煮釜风波声。齿如编贝嚼明月,曼倩不复饥肠鸣。
莫论一斛贵与贱,堂上狼藉无由行。
杂言送当世待制知杨州
和宋次道答弟中道寄怀
再和公仪龙图
和蔡仲谋苦热
和吴冲卿元会
咏宋中道宅棕榈
冬日送暹上人
南邻萧寺丞夜话别
宿安上人
胥裴喜我至,冒雨夜出城。灯前相对语,怪我面骨生。
为言憔悴志,因意多不平。亦见子颔须,长黑已可惊。
知子有所立,毛发随世情。子心且如旧,后辈苦前轻。
寄题沈比部江州齐云楼
依韵和子聪见寄
周仲章都官示卷因以赠之
醉中留别永叔子履
赠月上人弹琴
杂诗绝句十七首 其五
茸茸剪熟丝,雨染燕脂晕。满树敛黄昏,槿花无此分。
春晴对月
云扫鱼鳞静,天开桂魄清。梨花监中色,杜宇昼时声。寥落将寒食,羁离念故京。都无惜春意,樽酒为谁倾。
深夏忽见柰树上犹存一颗实
累累后堂柰,落尽风雨枝。行乐偶散步,倚杖聊纵窥。
林叶隐孤实,山鸟曾未知。物亦以晦存,悟兹身世为。
舟中闻蛩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569篇诗文
和昙颖师四明十题·狮子岩
正阳驿舍梦郑并州寄书开之即三山图也
和吴冲卿学士石屏
寄岳州孙屯田
依韵和晏相公
依韵和载阳登广福寺阁
书哀
依韵和永叔内翰西斋手植菊月过节始开偶书见
修真观李道士年老贫饿无所依忽缢死因为诗以
隐静山怀贤师自持柏栽二十本种于会庆堂
永叔请赋车螯
和范景仁王景彝殿中杂题三十八首并次韵 其二十七 雨后
咏刘仲更泽州园中丑石
九月一日
和范景仁王景彝殿中杂题三十八首并次韵 其三十八 殿中飞
刑部厅海棠见赠依韵答永叔二首 其二
依韵和原甫对月见邀不至
翠羽辞
对雪忆往岁钱塘西湖访林逋三首
戊子三月二十一日殇小女称称三首
送杨辩青州司理
和范景仁王景彝殿中杂题三十八首并次韵其四
问洛上王宰访商山青竹鞭
寄题徐都官新居假山
潘歙州怪予遂行与黄君同路黄先游浙矣依韵酬
依韵和永叔同游上林院後亭见樱桃花悉已披谢
东城送运判马察院
依韵和张应之见赠
与诸友普明院亭纳凉分题
糟淮鲌
李仲求寄建溪洪井茶七品云愈少愈佳未知尝何如耳因条而答之
赵秘校见访
王几道罢磁州遗澄泥古瓦二砚
次韵答黄介夫七十韵
依韵和希深立春后祀风伯雨师毕过午桥庄
将行赛昭亭祠喜雨
张圣民席上赋红梅
玉麈尾寄傅尉越石联句
淮雨
赠张处士
答中道小疾见寄
桫椤树
和赵员外良佐赵韩王故宅
拟王维偶然作
与用文师
施君挽歌
至灵壁镇于许供奉处得杜挺之书及诗
依韵诸公寻灵济重台梅
不知梦
阻风宿大信口
依韵和张中乐寺丞见赠
和范景仁王景彝殿中杂题三十八首并次韵 其三十三 庖烟
范饶州坐中客语食河豚鱼
缑山子晋祠以下陪太尉钱相公游嵩山七章
过鸣雁城
登瓜步山二首
依韵和王景彝马上忽见槐花
送李节推挈内归宁池阳并李察推往南康军嫁妹二君同行
与蒋秘别二十六年田棐二十年罗拯十年始见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