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梅尧臣
和范景仁王景彝殿中杂题三十八首并次韵 其七 夜赋
月从东殿生,丛竹照脩竦。叶间清露滴,枝上寒禽动。
閒觉万虑空,静闻严鼓重。官烛剪更明,相看应似梦。
与仲文子华陪观新水磑
赠琴僧知白
与正仲屯田游广教寺
正仲见赠依韵和答
梦后寄欧阳永叔
张圣民席上听张令弹琴
宣州杂诗二十首 其十
诸葛久精妙,已能闻国都。紫毫搜老兔,苍鼠拔长须。
露筦何明净,烟丸事染濡。班超投此去,死作玉关夫。
和范景仁王景彝殿中杂题三十八首并次韵其四
奉和寄宣州广教文鉴师
和颖上人南徐十咏其九甘露寺
和宋次道答弟中道寄怀
醉中留别永叔子履
许发运待制见过夜话
次韵和表臣惠符离去岁重酝酒时与杜挺之李宣
和普公赋东园十题 其六 假山
太山不可历,石齿齧人足。聊集怪与奇,苍苍都在目。
何须引寒流,平地作溪谷。
韩子华约游园上马後雨作遂归
月下怀裴如晦宋中道
重送李逢原归苏州
咏欧阳永叔文石砚屏二首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569篇诗文
真上人因送毛令伤足复伤冷二首
拟陶体三首 其三 目释
赠张伯益
郑州王密谏漱玉斋
答宋学士次道寄澄心堂纸百幅
早春田行
云中发江宁浦至采
欧阳郡太君挽歌二首 其二
拟玉台体七首 其二 携手曲
题刘道士奉真亭
依韵和张应之见赠
咏苏子美庭中千叶菊树子
永叔进道堂夜话
依韵和永叔同游上林院後亭见樱桃花悉已披谢
饮酒呈邻几原甫
赠刘谋合副
颖公遗碧霄峰茗
泰州王学士寄车螯蛤蜊
余姚陈寺丞
和滕公游穿山洞
次韵和永叔石枕与笛竹簟
和孙端叟寺丞农具十五 其六 钱镈
和张民朝谒建隆寺二次用写望试笔韵
朱桵
王原叔内翰宅观山水图
朱武太傅通判常州兼寄胡武平
依韵和韩子华陪王舅道损宴集
舟中遇雪
寄桂州张谏议和永叔
依韵和正仲寄酒因戏之
子聪惠书备言行路及游王屋物趣因以答
九月二日梦后寄裴如晦
杜和州寄新醅吴正仲云家有海鲜约予携往就酌
送方进士游庐山
依韵和载阳登广福寺阁
采芡
张仲通追赋洛中杂题和尝历览者六章其五大字
和寿州宋待制九题 其三 白莲堂
邃隐堂
宿安上人
送毕甥之临邛主簿杂言
和刁太博新墅十题 其七 移竹
和杨子聪会董尉家
正仲往灵济庙观重台梅
周仲章通判润州
桫椤树
登瓜步山二首
依韵和刘原甫舍人扬州五题 蒙谷
和吴冲卿学士石屏
阻风宿大信口
李仲求寄建溪洪井茶七品云愈少愈佳未知尝何如耳因条而答之
依韵和张中乐寺丞见赠
暝
永叔请赋车螯
送刘继邺秀才归当涂
游水帘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