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司马光
戏书宋子才止足堂
和聂之美鸡泽官舍诗七首·题厅壁
望日示康广宏
送冲卿通判河中府
初见白发慨然感怀
万物壮必老,性理之自然。我年垂四十,安得无华颠。
所悲道业寡,汨没无佗贤。深惧岁月颓,宿心空弃捐。
视此足自儆,拔之乃违天。留为鉴中铭,晨夕思乾乾。
走索
南园杂诗六首 修酴醾架
贫家不办构坚木,缚竹立架擎酴醾。风摇雨渍不耐久,未及三载俱离披。
往来遂复废此径,举头碍冠行絓衣。呼奴改作岂得已,抽新换故拆四篱。
来春席地还可饮,日色不到香风吹。
同僚有独游东游者小诗寄之 其二
咫尺东园乐,无如簿领何。春风连夜恶,闻道落花多。
光皇祐二年谒告归乡里至治平二年方得再来怆然感怀诗以纪事
十六载重归,顺涂歌式微。青松弊庐在,白首故人稀。
外饰服章改,流光颜貌非。巫咸旧山色,相见尚依依。
再和伯常见寄
诛茅宋玉宅边人,知醉宜城几瓮春。细雨短蓑渔向市,孤村极浦鼓迎神。
遍游七泽身忘倦,更赋千篇意转新。不必沧浪羡清泚,向来缨上已无尘。
送田校理
铨筦萃贤豪,夫君主剧曹。长才沛馀裕,众论蔚推高。
逮此分符贵,知无顿刃劳。公卿如有缺,不独赐金褒。
河北道中作 其三
原上累累古冢高,昔时意气尽贤豪。断碑名姓已磨灭,永日东风吹野蒿。
子厚先生哀辞
送丁正臣知蔡州
重经车辋谷
昔年道经车辋谷,直上七里盐南坡。今年行役复到此,方春流汗如翻波。
中涂太息坐盘石,涕泗不觉双滂沱。我生微尚在丘壑,强若麋鹿婴虞罗。
人踰三十只有老,后时过此知如何。云泉佳处须速去,登山筋力行蹉跎。
戏下歌
武成斋奉酬吴冲卿寺丞太学宿直见寄二首
送谢都官知光化军
又和上元日游南园赏梅花
和之美舟行杂诗八首 其二 舟中夜坐
汀沙落席帆,岸柳萦单舸。小市远微茫,簇水初灯火。
司马光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 701篇诗文
和君贶宁河阳侍中牡丹
自都往余杭怀聂之美
郑待郎挽歌辞
又和秋怀
寄题李舍人蒲中新斋
和留守相公寄酒与景仁
早春戏作呈范景仁
送李益之侍郎致政归庐山
平日游园常策筇杖秋来发箧复出貂褥二物皆景
复古诗首句云独步复静坐辄继二章·静坐
用安之韵招君从安之正叔不疑二十六日南园为
双竹
谢王道济惠古诗古石器
延安道中作
谒三门禹祠 其二
虎牢关
闲居呈复古
送云卿知卫州
和宋子才致仕后岁旦见赠
龙女祠后塘自生荷花数权与史诚之更相酬和
和张文裕初寒十首 其十
寄题洪州慈济师西轩
游喷玉潭
和梅圣俞咏昌言五物 缚虎图
送郑推官
和君贶老君庙姚黄牡丹
送晁校理知怀州
神宗皇帝挽词五首
初夏独游南园二首 其二
送张景淳知邵武军
宣徽使河东经略使郑文肃公挽歌二首
送谢都官
雪寒取酒
春贴子词 其三
和梅圣俞咏昌言五物 括苍石屏
送沈寺丞知南昌县
同舍会饮金明沼上书事
和昌言官舍十题·萱草
资善堂宴饯应诏
邵尧夫许来石阁久待不至
小园晚饮
孙器之奉使淮浙至江为书见寄以诗谢之 其三
送郑推官赴分州
送伊阙王大夫歌
走笔和君锡尧夫
坐船
吴冲卿直舍净士安画墨竹歌
和邵尧夫安乐窝中职事吟
西台诗二十四韵
春贴子词·皇后阁五首
郭氏园送张仲通出刺棣州
送文慧师归眉山
送蒲中舍至政归蜀
重九日忆菊
送峡州陈廉秘丞三首
太博同年叶兄纾以诗及建茶为贶家有蜀笺二轴
中秋陪张龙图晏射堂初夕阴酒行顿解喜而成咏
故翰林彭学士
和邵不疑校理蒲州十诗 其五 静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