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何绛
木兰舟楫系垂杨,十里溪桥到草堂。松子落山村路静,稻花流水异田香。
身因时异思深隐,发为愁多带浅霜。归路向城回首数,柴门客去掩斜阳。
寄白山上人 其一
昔别江城何太匆,忆师常在五更钟。缄书欲寄樵西寺,寺隔春云千万重。
吴门送契如竹仙两大师归粤
真僧本无著,何事只怀归。好是梅花路,犹堪放钵衣。
一心能自了,双锡任时飞。计日还山寺,庭前雪渐霏。
犹子中木同余旅食吴门以事先归作诗示之
五千里外初为客,一棹还乡秋又深。诸父已伤歧路别,双亲应慰倚闾心。
登临戒慎称贤子,言语温恭是德音。归去家园长物在,梅花依旧满疏林。
寄张超然 其二
溪涧冰来懒灌园,残编读罢闭柴门。文章盖世曾推仰,却喜南人得殿元。
留别林君卫 其二
连宵风雨尚联床,乍听荒鸡便束装。他夜梦魂还到此,故人门巷最难忘。
半帆
江流分别涧,日听水潺潺。片席如来去,诸僧任往还。
好风吹不尽,皓月照常閒。毕竟归何处,茫茫天地间。
横塘曲为泽远弟池园作 其五
绿水青帘小槛幽,鲭鲂白鳊数千头。坐来莫说机心事,多恐群鱼渐远游。
淀心亭
小亭斜向水,石路绕回廊。鹤过溪桥静,门空菡萏香。
钟声清滞虑,草色引微凉。自到林中住,诸缘欲渐忘。
送迹删上人入西宁 其二
道为吾道非吾道,山是他山莫认真。若种桃花遮洞口,又来尘世避秦人。
赠赛娥校书 其三
风流子美不寻常,老大犹怜黄四娘。江橘垂垂如赤日,味浓偏在饱风霜。
杨颐斋罢官归冈州诗以送之
引年辞海国,归棹倚春涛。未尽诸生意,空存二疏高。
清樽开北海,长啸上东皋。日涉园成趣,何如五斗劳。
饶平留别陈巩宁
山城一月绪如丝,杯酒临行强共持。却指林中霜叶别,相逢应在着花时。
珠崖杂咏 其六
海燕层崖结素房,安居未就饱人肠。覆巢小事君休讶,弱肉人间尽食强。
赠禅起上人
真僧了无事,所得在安心。一衲浣常净,千峰坐最深。
石窗摇水月,竹户掩秋阴。独坐拈花去,无言何处寻。
冬草
行尽天涯路,年年见汝衰。谁能摇落后,犹有雪霜姿。
寂寞何人顾,芳荣暗自期。平原一睇望,殊作塞垣思。
同家天木黎雨亭访六圆上人
枳花树树啼春鸟,梅子青青客到来。清磬一声山屐响,白头僧把寺门开。
虎丘中秋 其四
湘帘捲罢倚秋溪,溪上女儿笑语低。忽背傍人偷自拜,夜香烧向月华西。
独坐柬罗颢甫胡大灵 其二
明月照衣带,松风吹我怀。何必饮美酒,兹事亦殊佳。
纷纷复纷纷,多恐与吾乖。
送李方水掌教临皋 其二
四时风物似春温,俗俭人淳古道存。此地欲愁愁不得,城边尚有买愁村。
送颖斯侄孙作幕新宁
永日衙斋客况闲,题诗为我解离颜。莫嫌尺一书难达,青鸟犹能认故山。
何绛
何绛,顺庆(今四川南充市北)人。徽宗宣和间进士(清康熙《顺庆府志》卷四)。► 332篇诗文
自河头入山 其六
绘空轩
题湘江秋霁图 其一
寄陶握山 其一
都门病中除夕有感
续奁 其一
送一株上人访海丰姚明府 其一
自河头入山 其三
闻泽春弟于桃溪西偏新开绿墅先拟绝句一首寄之
留别林君卫 其三
自电白至海安 其八
送白大师入山 其二
引镜轩黄菊盛开赋呈主人
元日黄鹤楼留别毛子霞
自河头入山 其五
续奁 其二
出宿江门寄别任肇楚
鼎湖客夜呈湛慈和尚
送岑圣眉北上 其一
惠阳竹枝辞 其二
感秋 其八
葛帐
人日作客那邕与主人王问溪赋共用东坡人日韵
惠阳竹枝辞 其五
广州元夜歌 其九
感秋 其五
江上寄陶苦子 其一
西湖后曲 其七
送魏之秦 其二
子夜曲 其二
赣州晤郑珠江简讨即送之入都 其四
大通访迹删和尚 其一
任肇楚下第归冈州诗以寄之时重阳后一日 其一
挽杨烈妇二章
四出梅关
寒树
送孟行弟北上 其二
送沈山隐将军出镇石龙 其三
任肇楚下第归冈州诗以寄之时重阳后一日 其二
江门会葬家节生职方
拖板桥访胡星卿
江上寄陶苦子 其三
送孟行弟北上 其一
哭黄同五
潘子登以诗扇见赠赋此答之
三城客舍喜任山有偕雨望侄至
寄电白广文家绘阁
寄陶握山 其三
西湖曲 其一
寄小金山敏言上人
寄丹霞圆音和尚 其一
三城留别野望雨望两侄与任山有同赋
挽陈大夫
云半阁
自河头入山 其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