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李攀龙
林头浊酒浸黄花,门外萧萧五柳斜。此日登楼人尽醉,谁知秋色在陶家。
四时子夜歌 其七
郎从何处来,重袍那如水。酒无沙糖味,为他沃寒尔。
赠郑将军之铜江 其四
射策当年捕虏才,提兵又度百蛮来。秋霜已避横戈气,春雁应同结阵回。
寄吴明卿 其四
秋色萧条傍谪居,体中今日定何如。从他几载风尘吏,不作平津相府书。
人日同元美子与公实集子相宅得寒字
年华开此晏,春色又长安。得日人相劳,披云客共欢。
贴屏皆綵胜,佐酒尚辛盘。北雁先花发,西山过雪看。
文章投璧尽,心事断金寒。不但萧朱辈,论交自古难。
寄茂秦
谁惜虞卿老去贫,平原食客一时新。怀中白璧如明月,何处还投按剑人。
题申职方五岳图
谁将五拳石,错落余之堂。坐看素璧缠云雾,安得群峰挂屋梁。
更愁深林暝难入,岚影明灭侵衣裳。左眄欲生沧海日,右临少昊凝清霜。
扫练白沙走朔漠,回毫紫盖垂炎荒。须臾二室崚嶒出,杳然置我烟霞傍。
不闻吹笙控飞鹤,浮丘子晋俱冥茫。良工拓笔天为开,长风西逐层阴来。
中庭无人数移席,巅厓乍堕松杉摧。眼前突兀太古色,九州惨淡如浮埃。
宓牺神农未诞降,元气始判洪濛哉。大江浩浩黄河流,巨野相望悬莫秋。
异代犹探秦汉策,真形或结金银楼。凭轩忽惊去千里,青鞋竹杖胡在此。
复疑窈窕迷归路,何当税驾聊徙倚。捲帘逾添空翠寒,张镫更爱夕阳紫。
邢襄小吏困时名,知君雅意怜泥滓。
送殷正甫内翰之京 其十
东观风流著作郎,满朝谁不羡恩光。赋成清思如秋水,一片霜毫洒玉堂。
录别 其五
乖疑起恩爱,离别生欢娱。念子非一身,中怀难久俱。
握手一相失,奄忽秦与胡。新知自言乐,山海日以殊。
行路方未央,出门思故庐。浮云没景光,北风悲有馀。
褰裳复四顾,徘徊当路衢。结发在战场,皓首为征夫。
怀子与
青山忽送七闽秋,大海遥连百粤流。落日孤城风雨合,褰帷何处不堪愁。
遣侍儿
孔雀双飞织素年,蛾眉宛转使君前。桃花流水人间去,何处春光不可怜。
涌泉庵
锦阳川上女僧家,红树萧萧白日斜。弟子如云人不见,可怜秋老玉莲花。
咏古 其十
文驷陈大庭,膰肉宿所脩。群婢一以盛,君子乃见咻。
孰谓彼妇口,于中可优游。蟪蛄遂盈耳,凤兮当何求。
斧柯不在手,龟山郁绸缪。翱翔七十国,交辙奸诸侯。
狄水衍其波,罔济非无舟。驾言从吾好,还辕息我陬。
子夜歌 其八
始欲识侬时,白头誓相怜。一日三唐突,持底解千年。
罗敷曲
春日照城隅,罗敷陌上趋。自能停五马,不是使君愚。
答元美问余近事 其二
赋罢凌云气不降,长杨羽猎妙无双。老来却解人间事,摊得玄经覆酒缸。
杂兴 其十一
万事无不有,何言能自持。巢由乖世度,高行众人疑。
俯仰在当路,得丧未可期。汤火煎太和,倾侧使神危。
终身系罗网,失势还相欺。念我平生欢,临觞命妖姬。
寄慰元美 其一
幕府千山蓟北青,朗陵宾客夜充庭。即今无恙荀文若,着膝犹堪当一星。
东门行 其二
出东门,不顾归。来入门,怆欲悲。舍中无儋石储,还视身上衣参差。
慷慨出门去,儿女牵裾啼。他家自愿富贵,贱妾与君但餔糜。
但餔糜,上用穹窿天故,下用匍匐小儿。时吏清廉法不可干,一旦缓急当告谁。
行吾望君归,嗟少年,莫轻非。
和许史秋日玉函观 其一
瑶台十二玉阑干,月出名花映掌寒。自是仙人君不信,只今谁得醉中看。
泾州
回磴层云上,孤城返照间。人烟趋白阪,睥睨走青山。
刍粟浮泾下,旌旗度陇还。时看乘障吏,车马出萧关。
李攀龙
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 589篇诗文
重寄元美 其二
登黄榆马陵诸山是太行绝顶处 其一
送李太守之东昌
毛封君
送都转运刘使君还万安有序 其二
湖就姑曲
铙歌 其十三 雉子
铙歌 其一 朱鹭
铙歌 其二 思悲翁
周象贤明府明卿门人属感明卿放逐因赠明府
幽州马客吟歌 其三
和马侍御赋得飞来双白鹤
寄宗考功 其一
广阳山道中
夏日行部遇明卿子与于瘿陶邑
初春 其四
汝宁徐使君 其十
送元美
答殿卿九日见怀 其一
闻子与欲诣问诗以代柬 其一
建安体 其二
送殷正甫内翰之京 其六
紫骝马歌 其一
荅王敬美广川道中见怀
怀元美
高光州孤山精舍
寄谢茂秦 其一
郡斋送张肖甫 其二
岁杪得元美兄弟书却寄 其一
赠李封君兼讯长君进士
酬许右史九日小山见赠 其三
汝宁徐使君 其六
寄吴明卿 其八
感逝示克懋
寄赠元美四首 其三 藤障子
答寄殿卿
代建安从军公燕诗并引 其九 代阮元瑜
寄元美 其二
张明府见惠榴柿 其二
与子与游保叔塔同赋
荅报顾中翰
南溪老树行
汝宁徐使君 其四
青溪小姑曲
重送许永宁 其一
襄阳蹋铜蹄 其四
再别子与 其三
宿林泉观
初春元美席上赠茂秦得关字
荅谢生盘山诗
赠元美兄弟
效阮公 其一
与三君登楼
荅元美
答寄殿卿见梦之作
烟霞岭
公燕诗九首 其六 伟长
真定道中遇伯承户曹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