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李攀龙
黄花萧瑟雨中寒,摇落东林木叶丹。不是故人能载酒,祗今秋色好谁看。
古诗后十九首 其十三
磊磊丘与坟,郁郁郭北地。白日松柏阴,悲风四面至。
谁能黄泉下,永含未伸意。悠悠即长夜,千载一以弃。
漫漫待明发,迢迢正遥寐。身世非胶漆,岂得常相寄。
此物无贤愚,万岁更相致。神仙不可知,服食苦中置。
美酒与佳人,携手行游戏。
谢中丞枉驾见过兼惠营草堂赀 其一
夹户春风五柳斜,绕篱秋色醉黄花。南山只在茅茨外,人道柴桑处士家。
古意 其六
中天起双阙,浮云出两宫。驰道挺其间,甲第罗西东。
胡姬正当垆,邀客过新丰。朱唇含绿酒,纤爪扣青铜。
堕髻似无意,绍绕一何工。眄睐正愁人,流纨动春风。
双双羽林郎,翩翩五色骢。挟瑟上高楼,调丝方未终。
送都转运刘使君还万安有序 其一
使君漕挽山东回,天子全齐外回开。海王至今馀伯气,大风千古见雄才。
鱼梁忽落双江水,白石遥分万里台。更广绝交成妙论,可无人识孝标来。
河中之水歌
河中之水流迢迢,洛阳女儿名迢娆。迢娆十三称绝色,十四怀春未可挑。
才梳堕髻即殊众,怕逐时人斗小腰。学成织锦机犹涩,解度新声瑟懒调。
日出采桑城东路,路傍桃李花飘姚。左手提笼丝作系,右手攀花折其条。
国卿下装不复顾,使君五马徒相邀。董家高楼一百尺,归来谁见倚逍遥。
同皇甫缮部寒夜城南咏月
秋日 其二
此物还堪惜,何官不可休。驱驰如昨日,药饵更清秋。
名已千人废,家徒四壁愁。南山归自好,沮溺本同流。
作蚕丝 其二
大茧大如卵,小茧垂其腴。三秋上织作,君看罗绣襦。
答右史秋怀见寄 其一
河上秋风雁影开,樽前明月夜还来。兔园一望浑如雪,人在梁王古吹台。
和马侍御赋得飞来双白鹤
三花珠树五云开,海上双飞白鹤来。借问分行栖玉署,何如对舞映霜台。
月明华表联翩起,雪满缑山并驾回。万里只今谁比翼,仙禽原自不群才。
冬日 其三
客来堪自见,酒尽且须酤。不是南山色,贫家一事无。
懊侬歌 其三
夙昔幽闺性,冶游持自惑。旦夕三千里,不复作颜色。
汪中丞台火救者独以剑出弹铗而歌和以相吊
中丞台火照闽方,客有千金剑方装。赖是龙蛇先自起,忽然风雨为深藏。
逃形疑入延津水,厌影犹含北斗光。报国片心还独在,逾看鳞甲动冰霜。
薛子熙以青州使君聘脩郡志见枉林园寻示赠章作此荅寄
越客风流问字年,登台把酒白云天。一毛实自河东下,双鲤兼从海上传。
彩笔乍含星野动,明珠长对雪宫悬。已看霸气前朝尽,犹说当时鲍叔贤。
公燕诗九首 其五 孔璋
羁客心无娱,閒居日悠悠。驾言侍高会,公子招我游。
凯风飘怫郁,素晖荡清流。中庭焕绮树,芳蕤自沉浮。
登台远顾望,高下见原畴。肃肃山谷悲,黯黯阴气收。
篇章时间作,羽觞不及投。逍遥何以立,功名为相求。
九日示殿卿
林头浊酒浸黄花,门外萧萧五柳斜。此日登楼人尽醉,谁知秋色在陶家。
送子相归广陵 其六
广陵秋色雨中开,系马青枫江上台。落日千帆低不度,惊涛一片雪山来。
寄赠元美四首 其四 螺杯
鹦䳇双飞白玉盘,金浆一泻万珠寒。故人自有相如渴,明月烦君掌上看。
荅寄用晦王孙 其二
豫章城上有高楼,楼下长江二水流。君更红颜雄制作,谁同清夜美遨游。
阳春若许千人和,明月何须万里投。不信秪今求自试,词场可但少应刘。
送金台郑参戎 其一
征南幕府百蛮遥,拟勒功名宠圣朝。此日汉家铜柱在,何如海上赤城标。
李攀龙
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 589篇诗文
古诗后十九首 其八
涌泉庵
紫骝马歌 其四
答殿卿代寄正甫
送元美 其一
五日与殿卿游北渚 其二
送林章之郎中谳狱南海
宿华顶玉井楼 其一
病中赠殿卿 其一
荅王敬美广川道中见怀
送徐子与之武昌 其二
赠李封君兼讯长君进士
酬右史题扇见赠
和右史悼儿篇 其一
三洲歌 其一
郡斋送张肖甫 其一
子夜歌 其十
阁夜示茂秦 其一
送历城李明府入计
为周真阳题芭蕉仕女图戏呈吴明卿使君
荅龚茂才
张明府见惠榴柿 其二
秋日 其四
山斋牡丹 其二
初春 其四
录别 其七
莫愁乐 其一
代建安从军公燕诗并引 其二 代明帝
桃花岭
答寄子威
代建安从军公燕诗并引 其四 代王仲宣
荅寄用晦王孙 其一
咏古 其十五
古诗后十九首 其四
谢中丞枉驾见过兼惠营草堂赀 其三
于郡城送明卿之江西 其一
席上鼓饮歌送元美 其一
大阅兵海上 其三
子夜歌 其八
送子与 其五
送张阃使黔中
娇女诗 其一
东陂同许殿卿陆南道函灌甫兄弟赋
寄元美 其五
录别 其九
送太医令周一之从大将军出塞
和殿卿春日梁园即事
寄许殿卿
寄谢许左史刊倡和集
寄吴明卿 其三
寄殿卿
赠陆膳部
九月同殿卿登南山 其三
寄慰元美 其二
初春元美席上赠茂秦得关字
闻子与欲诣问诗以代柬 其一
地驱乐歌
代建安从军公燕诗并引 其九 代阮元瑜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