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李攀龙
颜色无常好,春华一以零。悲风蔽地来,四顾何冥冥。
寤言怀往路,揽衣从此兴。杀气拳毛发,涕泣断为冰。
仰视河汉星,离如水中萍。景光不恋人,游子岂遑宁。
夜依牛羊宿,日驱驽马行。努力及明时,安能爱其情。
和吴太常南楼烟雨之作
南楼迢递俯丹梯,烟雨萧条拂槛低。越徼层阴千里合,吴门春树万家迷。
江流欲动帆樯外,山色才分睥睨西。一自不斋多暇日,新诗谁与醉同题。
寄慰元美 其二
少妇红妆玉箸寒,清秋银烛对阑干。无情最是它乡月,不就仙郎掌上看。
答殿卿代寄正甫
凌云赋出罢朝天,今日恩深汉帝年。寄语故人杨得意,白头堪作病相怜。
酬殿卿长史夏日过饮 其二
故人深愧子云才,风雨茅庐昼不开。寂寞已甘车马绝,君今载酒为谁来。
闻子与欲诣问诗以代柬 其一
谢客江湖已十秋,浮云华发共悠悠。闻君忽忆阳春调,浊酒还开白雪楼。
送金台郑参戎 其一
征南幕府百蛮遥,拟勒功名宠圣朝。此日汉家铜柱在,何如海上赤城标。
酬许右史九日小山见赠 其三
十载衔杯望白云,天涯此日叹离群。重来秋色生双鬓,更折茱萸插向君。
酬皇甫虞部
青阳一何丽,冉冉西南驰。言念庭中树,率已萎华滋。
昔我同心友,欢宴及良时。携手理清曲,各谓无人知。
天衢多高足,冠盖自相随。所愿不与俱,朝亲夕生疑。
含意恋明世,皓首为君期。谅兹久识察,红颜坐盛衰。
答寄俞仲蔚 其一
太乙贶汉德,名驹生渥洼。赤汗沾青云,长嘶振流沙。
饥龁玉山刍,渴则饮其涯。翘尾以踯躅,騊駼相经过。
不愿游阊阖,况乃服盐车。世岂无伯乐,垂耳奈我何。
天子发素书,使者出蹉跎。駪駪十二闲,驽马常苦多。
虽有千里姿,羁绊非所加。
紫骝马歌 其一
出入渭城中,少年独妍雅。不知是阿谁,但识紫骝马。
汝宁徐使君 其一
汝海清秋四望开,白云长在景夷台。已知千载无枚叔,谁爱风流汉署才。
古诗后十九首 其十九
皎皎罗帷月,揽之有馀辉。寤言之长夜,依依未能归。
故乡无不可,道路亦何为。客行各有怀,谁知我心悲。
出门一以望,浩荡沾裳衣。
寄怀元美
塞北江南万里长,各天兄弟正相望。谁将匹练吴门色,哭作燕山五月霜。
重别魏使君 其三
君家明月楚江干,价动连城海色寒。不是片心还得似,三年那借故人看。
酬许右史九日小山见赠 其四
湖上青山绕郭斜,翠微深处半人家。谁知不解登临苦,醉杀犹堪藉菊花。
酬郭子坤感怀 其三
何来双鬓雪,五月镜中寒。便欲烦君镊,萧萧不可看。
二子诗 其一 卢次楩
卢楠起河朔,本自千金子。荡涤诸生间,销骨于积毁。
世无临邛令,焉得心尚尔。深文类缪恭,罪罟中狙喜。
乃系黎阳狱,十年攻一技。既出浮丘赋,始知有株累。
三叹不同时,帝曰付诸理。寥寥相如后,谁能识察此。
真定道中遇伯承户曹
滹沱冰合大风鸣,马上寒云护北征。我自朝天称四岳,君还谒帝入承明。
黄金结客樽前尽,白发先春雪里生。握手不须悲物役,梅花摇落故园情。
寄题离薋园 其一
芙蓉媚昭质,初服一何好。繁霜服夜零,悲风起中道。
鶗鴂既已鸣,所遇无芳草。驰骛终年岁,红颜足用老。
美人怨迟暮,回车自不早。芜秽沫荣名,同心以相保。
薛子熙以青州使君聘脩郡志见枉林园寻示赠章作此荅寄
越客风流问字年,登台把酒白云天。一毛实自河东下,双鲤兼从海上传。
彩笔乍含星野动,明珠长对雪宫悬。已看霸气前朝尽,犹说当时鲍叔贤。
李攀龙
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 589篇诗文
重送许永宁 其一
琅琊王歌 其二
乌栖曲 其四
赋得狼居胥山送李侍御
答寄殿卿见梦之作
送郭使君解郡暂还豫章诗有序
夏日张茂才见枉林园 其一
酬殿卿长史夏日过饮 其四
采莲童曲 其一
录别 其七
冬日 其四
李柱史蜀扇
早春寄吴使君 其四
咏古 其十五
咏古 其九
山斋牡丹 其三
汝宁徐使君 其七
过殿卿山房咏牡丹 其二
子夜歌 其八
五子诗 其五 梁公实
陇上歌
再答元美 其二
将至梁园寄殿卿
见火齐镫问是右史持入梁
戏赠张茂才 其二
四时子夜歌 其七
寄元美 其六
郡斋送张肖甫 其二
五日和许傅湖亭宴集 其二
长歌行 其二
录别
得徐使君所贻王敬美见赠答寄 其三
琅琊王歌 其三
拂衣行答元美
夏日行部遇明卿子与于瘿陶邑
送潘令之邯郸 其一
荅元美山东道中见寄
杂兴 其九
三洲歌 其二
秋日寄怀元美兼呈吴徐二使君
采葛妇歌
紫骝马歌 其三
寄登宗秀才茂登池亭 其二
寄元美 其七
送子相归广陵 其七
古意寄德甫 其二
咏古 其一
寄题况吉甫药湖别业在荷山下
集张使君别业
二子诗 其二 谢茂秦
古诗后十九首 其三
明下童曲 其一
寄元美 其二
咏古 其七
酬李东昌写寄白雪楼图
席上鼓饮歌送元美 其五
明下童曲 其二
于郡城送明卿之江西
录别 其十一
与子与游灵隐寺吴马诸公同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