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李攀龙
秋风西北来,萧萧动百草。荡子萧室家,悠悠在长道。
红颜能几时,弃捐一何早。对客发素书,零涕复盈抱。
上言故乡好,下言故人老。
襄阳乐 其五
杨州大估客,千金作一装。谁敢攀贵德,牵坏侬衣裳。
和周公瑕猗兰篇兼呈元美
玉指红颜拥上春,劳君一顾落梁尘。当时解赠同心句,汉省风流在几人。
过严陵
严陵物色动新年,解缆春回七里船。绣岭更宜残雪映,钓台高并客星悬。
滩声乍合三江壮,山势遥临百越偏。此日青阳瞻帝座,羊裘深愧昔人贤。
古诗后十九首 其八
浮云何冉冉,亦在南山阿。千里远徘徊,游子苦无家。
昔我同门友,策马驱高车。两宫属眄睐,冠带日逶迤。
致身及盛时,结附一何多。极宴累长夜,重闱发弦歌。
白露忽以零,迫此蕙兰花。芳草随飙尘,谁能顾女萝。
娇女诗 其一
朝游青溪南,暮游青溪北。娇女年十五,芙蓉比颜色。
终日奏弦歌,小姑独相识。
醉示元美
拂衣不免违俗,纵酒还堪达生。偶尔故人握手,看他竖子成名。
答许右史 其一
黄须芃芃田舍翁,倾身坐向钱孔中。长颊便便美少年,行步顾影私自怜。
谁知腐鼠能为祟,纵是神仙有播迁。使君似识浮云意,蹉跎实为功名利。
已拚酒隐富贵世,潦倒佯狂百无忌。浊醪恰供十日饮,酣法须与当时异。
五斗乍可调燥吻,飞觞二子雄相视。醉杀不作傲杯人,迩来那得独醒事。
魏文大白满如月,曾托属车称国器。若言此物非其任,尔家破瓢亦应弃。
送许史得弟字
秋风一萧条,白云自相缀。翩翩尔曳裾,惨惨吾分袂。
鼓楫大河流,扬帆下衡卫。平台壮登眺,邹枚俨兄弟。
既出兔园篇,颇兼子虚制。词赋有知遇,王门即恩惠。
湖就姑曲
北游赤山湖,遥望中芙蓉。裁衣赠大姑,大姑舞白鸠。
仲姑渌水歌,不共小姑愁。
烟霞岭
烟霞不隔洞天遥,佛影千岩散寂寥。绝壁倒衔沧海照,一峰高映赤城标。
白云家在时堪驻,紫气山深夜自朝。莫被藤萝迷出入,相逢终日少渔樵。
古意寄德甫 其一
悠悠我行役,往路殊未央。春华不须臾,奄忽践严霜。
安知疑与喻,风波起褰裳。浮云邈无所,游子依故乡。
长当远别离,何必复彷徨。鸳鸯自踟蹰,黄鹄已翱翔。
赋得边马有归心
飞将驱天厩,乘秋踏大荒。三军呼骠骑,一战蹶名王。
急难才堪老,横行势可当。嘶声悲汉月,顾影净胡霜。
总辔阴山上,鸣镳瀚海旁。何如春草色,躞蹀向长杨。
东村同殿卿送子坤赴选 其一
青云明日羡翻飞,应念陶家独掩扉。君最往还知五柳,何曾送客解依依。
萧萧篇哭孙 其一
年年病里度秋风,双鬓萧萧对转蓬。今日邻家闻玉笛,不堪吹入思悲翁。
古意 其六
中天起双阙,浮云出两宫。驰道挺其间,甲第罗西东。
胡姬正当垆,邀客过新丰。朱唇含绿酒,纤爪扣青铜。
堕髻似无意,绍绕一何工。眄睐正愁人,流纨动春风。
双双羽林郎,翩翩五色骢。挟瑟上高楼,调丝方未终。
五凤曲
梧桐生高冈,凤凰鸣中央。三百六十鸟,翁杂朝四方。
其东鸣青鹖,其西鸣鹔鹴。鸑鷟鸣其阴,鹑雀鸣其旁。
送子相归广陵 其三
少年裘马结交场,壮岁功名竹帛光。海内黄金看意气,人间白雪见文章。
寄怀蒲圻魏使君 其一
赤壁黄矶锦不如,故人家傍武昌居。蒲生太守裁鞭后,竹拥郎官赐管馀。
遣兴几篇司马赋,衔冤一纸乐羊书。楚材堪已推三晋,那得长悬刺史车。
送徐汝思 其一
天涯明日故人疏,莫向樽前叹谪居。最是孤臣偏雨露,君王不问箧中书。
许使君见过林亭 其二
浊酒自沽还自把,先生寄傲南窗下。门前五柳渐看长,使君时时来系马。
李攀龙
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 589篇诗文
春日闻明卿之京为寄
古诗后十九首 其三
再答元美 其二
萧萧篇哭孙 其二
郡斋同元美赋得遗字
五日和许傅湖亭宴集 其一
三洲歌 其一
送子相归广陵 其七
九日示殿卿
送公实还南海
送皇甫别驾往开州
送历城李明府入计
罗敷曲
塞上曲四首送元美 其二
白石郎曲 其二
四时子夜歌 其七
送吴郎中谳狱江西 其三
青州志成薛生重枉报别将诣元美作此为赠
幽州马客吟歌 其五
幽州马客吟歌 其四
铙歌 其八 上陵
送罗大参之任山西 其二
铙歌 其十八 石流
挽王中丞(八首选二)
秋日东村偶题 其一
哭陶侍御
广阳山道中
录别 其一
挽王中丞 其六
五子诗 其五 梁公实
铙歌 其九 将进酒
汝宁徐使君 其八
铙歌 其十三 雉子
赠陆膳部
平凉
与刘宪使过子与大佛寺
初度日子与过署中同赋
高光州孤山精舍
山中简许郭 其二
地驱乐歌
石城曲 其二
和许史秋日玉函观 其二
怀子与
郡斋送张肖甫 其二
送陆从事赴辽阳
黄督
戏赠张茂才 其二
阁夜示茂秦 其三
仲鸣蒲桃
寄谢茂秦 其一
和许史秋日玉函观 其一
送靳颍州子鲁
和右史悼儿篇 其一
送右史之京 其一
送郑生游大梁诗
赵州道中
和题郭山人五岳游囊杂录 其四 瓢
逼除过右史水村江山人同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