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李攀龙
青阳一何丽,冉冉西南驰。言念庭中树,率已萎华滋。
昔我同心友,欢宴及良时。携手理清曲,各谓无人知。
天衢多高足,冠盖自相随。所愿不与俱,朝亲夕生疑。
含意恋明世,皓首为君期。谅兹久识察,红颜坐盛衰。
四时子夜歌 其六
荧荧斜月辉,累累清露垂。中宵不还卧,徘徊独为谁。
丁香湾
平潭澹不流,寒影群峰集。斜阳一以照,彩翠忽堪拾。
送右史之京 其五
乞得梁园出汉关,那将春色动离颜。惟愁不见邹枚苦,赋就无人解往还。
五子诗 其三 宗子相
婉婉维扬士,早岁绝人识。结撰有至思,先民乃遗则。
时俗徒嗷嗷,此物知者得。郁郁独往心,百折江河力。
披睹他自媚,我意安所测。念兹携手驩,荣名与令德。
浩荡阴阳移,吾道相终极。语及千载事,愀愀动颜色。
中怀谁可喻,文章亦经国。一为麟凤言,三叹加餐食。
石城曲 其三
阳春二三月,花与郎同色。明知苦淹留,盛年不可得。
地驱乐歌
萧萧条条,风雨漂摇。饿杀鹪鹩,漂杀䲭鸮。倦鸟不飞,非无羽翼。
贫女不嫁,非无颜色。枕郎右臂,郎侧向左。看郎颜色,似不在我。
宛转郎怀,坐郎左膝。郎有它人,不自今日。
仲鸣蒲桃
万颗蒲桃照玉盘,西施乳滴露华寒。故人更比相如渴,不向金茎夜夜看。
汝宁徐使君 其四
鸿陂东注汝阳城,太守乘春出劝耕。童子但须骑竹马,夹车休唱芋魁羹。
寄宗考功 其二
春色还堪起,青云固可披。振缨人不病,把袂客能诗。
奏事明光殿,抡才藻镜司。稽康犹自懒,早辱巨源知。
古诗后十九首 其八
浮云何冉冉,亦在南山阿。千里远徘徊,游子苦无家。
昔我同门友,策马驱高车。两宫属眄睐,冠带日逶迤。
致身及盛时,结附一何多。极宴累长夜,重闱发弦歌。
白露忽以零,迫此蕙兰花。芳草随飙尘,谁能顾女萝。
为周真阳题芭蕉仕女图戏呈吴明卿使君
春尽芭蕉未著花,玉兰双倚丽人斜。何如南郡从游日,一面红妆出绛纱。
答右史于都城见卖牡丹者因忆故园之作 其二
长安何处买花还,玉女窗前两度攀。可惜汉宫都不管,一枝春色借人间。
荅赠王给事
汉帝风流盛柏梁,一时才子羡为郎。归来东海桃三熟,谏罢金门草数行。
谪籍祗今人欲尽,除书何意客相忘。黄公虽道商岩起,家本鄞山是故乡。
和吴太常南楼烟雨之作
南楼迢递俯丹梯,烟雨萧条拂槛低。越徼层阴千里合,吴门春树万家迷。
江流欲动帆樯外,山色才分睥睨西。一自不斋多暇日,新诗谁与醉同题。
萧萧篇哭孙 其一
年年病里度秋风,双鬓萧萧对转蓬。今日邻家闻玉笛,不堪吹入思悲翁。
寄殿卿 其一
人情原惨淡,世路故蹉跎。意气弹冠少,风尘按剑多。
客居深雨雪,春梦远漳河。赖有西山色,犹堪载酒过。
寄登宗秀才茂登池亭 其二
窗中采莲舟,落日菱歌起。坐见浣沙人,红颜照秋水。
荅寄余德甫
当年草奏柏梁台,此日漂零浊台杯。伏枕春阴三楚合,拂衣秋色大江回。
含冤夜识双龙气,作赋时推二马才。极目中原诸子尽,豫章城里一书来。
咏古 其十五
薛公得冯驩,门下知者谁。十日居传舍,乃问客所为。
先生惟一剑,弹铗何其悲。授室缔高国,驱车出中逵。
主人意已厌,同列宁见推。田文既失位,倾身与持危。
片言悟齐主,复相名益垂。奇士多侮世,藏用匪可窥。
瑶池谣
白云在山,亦洽而野。予归三年,将顾见女。
李攀龙
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 589篇诗文
湖就姑曲
冬日 其一
夏日袭生过白泉精舍索赠
公燕诗九首 其六 伟长
子夜歌 其七
和聂仪部明妃曲
拂衣行答元美
送子相归广陵 其六
公燕诗九首 其三 子建
前溪歌 其六
挽王中丞 其三
送潘令之邯郸 其一
杂兴 其十一
铙歌 其六 战城南
录别 其四
登黄榆马陵诸山是太行绝顶处 其一
重寄元美 其一
送郭使君解郡暂还豫章诗有序
代建安从军公燕诗并引 其九 代阮元瑜
哭子相 其三
送子相归广陵 其七
早春寄吴使君 其二
幽州马客吟歌 其一
琅琊王歌 其一
再别子与 其一
寄吴明卿 其六
送右史之京 其六
答赠沈孟学 其四
答寄俞仲蔚 其一
上朱大司空 其一
哭公实 其一
谢魏使君题白雪楼
咏古 其十三
再答元美 其二
乌夜啼 其二
和题郭山人五岳游囊杂录 其五 锄
效阮公 其一
和许史秋日玉函观 其二
山斋牡丹 其二
九日示殿卿
录别 其十一
杂兴 其七
采葛妇歌
别元美 其一
初春元美席上赠茂秦得关字
琅琊王歌 其四
寄殿卿 其二
神弦歌三首 其一 宿阿曲
五子诗 其五 梁公实
铙歌 其十六 临高台
题候涛山观音寺寺徙自落迦
杨山人 其四
酬殿卿长史夏日过饮 其四
送李明府入奏
咏古 其七
子夜歌 其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