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依韵和正仲寄酒因戏之

依韵和正仲寄酒因戏之

宋代 梅尧臣

上字黄封谁可识,偷传王氏法应真。
清淮始变醅犹薄,句水新来味更醇。
欲拟比酥酥少色,曾持劝客客何人。
红梅虽是吾家物,老去无心一醉春。

诗人梅尧臣的古诗

咏刘仲更泽州园中丑石

宋代 梅尧臣

君家太湖石,何从太湖得。
太湖天东南,太行天西北。
相去三千里,虽有何致力。
古人烦舟车,顽质无羽翼。
窍引木莲根,木莲依以植。
秋蛇出其中,舌吐虹霓色。
君尝夸於我,怪怪亦特特。
以丑世为恶,兹以丑为德。
事固无丑好,丑好贵不惑。

十一月七日雪中闻宋中道与其内祥源观烧香

宋代 梅尧臣

三日不相见,逢人问始知。
同车侵朔雪,临水拜灵龟。
絮扑鸳鸯带,花团蛱蝶枝。
如何东郭叟,足迹自穿綦。

闻学士院试含桃荐寝庙诗拟作

宋代 梅尧臣

交交鸣谷鸟,粲粲熟荆桃。
寝庙此先荐,离宫将以遨。
既同羞俎实,且异献溪毛。
露颗明朝日,朱光逼赭袍。
戴经传自久,汉令著方高。
天子从兹食,群臣赐亦叨。

舟次朱家曲寄许下故人

宋代 梅尧臣

蔼蔼桑柘岸,喧喧鸡犬村。
晚云连雨黑,秋水带沙浑。
稍听邻船语,初分异土言。
虽嗟远朋友,日喜近田园。

运使刘察院因按历归西京拜省

宋代 梅尧臣

在昔志四海,所遇非一途。
朝以言悟非,夕即被金朱。
于兹亦未几,用直升云衢。
台分东西属,御史从子除。
天马日千里,岂并局促驹。
朔北遏乱萌,褒嘉赐玺书。
乃衣汉使绣,威誉倾国都。
借问世上荣,万国与此殊。
明朝归洛阳,聊且饯高车。
亭堠况非远,春郊无疾驱。

咏秤

宋代 梅尧臣

圣人防争心,权衡为之设。
後世失其平,有星徒尔列。
物物尚可欺,铢铢不须别。
将淳天下民,安得必毁折。

十月三日相公花下小饮赋四题·残菊

宋代 梅尧臣

零落黄金蕊,虽枯不改香。
深丛隐孤秀,犹得奉清觞。

九月二日梦后寄裴如晦

宋代 梅尧臣

裴生安健否,试问雁经过。处士赋鹦鹉,将军养骆驼。

食鱼今饱未,索米奈贫何。昨夜分明梦,持书认篆窠。

问洛上王宰访商山青竹鞭

宋代 梅尧臣

蜀鞭虽紫多轻脆,最重商山节眼完。
挂在苍崖饱风雪,藓花如漆试求看。

永城杜寺丞大年暮春白杏花

宋代 梅尧臣

孤素发残枝,非关比众迟。
殷勤胜菖叶,重叠为农时。

依韵阎中孚职方暴雨幸凉

宋代 梅尧臣

天津赫日欲焦拆,西北风来斗减威。
太帝宫庭无暑入,大明冠佩退朝归。
泠泠冷袭琉璃簟,奕奕凉翻翡翠帏。
交扇不须烦素手,淋漓谁复汗频挥。

李密学遗苔酱脯云是自采为之

宋代 梅尧臣

潩流寒且急,岸草已凋摧。
石发尚堪把,江人曾不来。
谁知乌榜去,留采碧潭限。
持作吴乡味,能令案渌杯。

万表臣报山傍

宋代 梅尧臣

前时见多叶,曾何数寻常。今见叶又多,移赏南涧阳。

寄言莫苦恃,更多殊未央。

守宫

宋代 梅尧臣

尝闻汉武帝,偶问东方朔。
臣拟作龙呼,惭无头上角。

再送蒙寺丞赴郢州

宋代 梅尧臣

弯弓落飞鸟,少也向幽州。
来作汉官属,耻为戎国留。
身轻抛马辔,地暖厌狐裘。
惯见颜如玉,江边问莫愁。

寄滁州欧阳永叔

宋代 梅尧臣

昔读韦公集,固多滁州词。
烂熳写风土,下上穷幽奇。
君今得此郡,名与前人驰。
君才比江海,浩浩观无涯。
下笔犹高帆,十幅美满吹。
一举一千里,只在顷刻时。
寻常行舟舻,傍岸撑牵疲。
有才苟如此,但恨不勇为。
仲尼著春秋,贬骨常苦笞。
后世各有史,善恶亦不遗。
君能切体类,镜照嫫与施。
直辞鬼胆惧,微文奸魄悲。
不书儿女书,不作风月诗。
唯存先王法,好丑无使疑。
安求一时誉,当期千载知。
此外有甘脆,可以奉亲慈。
山蔬采笋蕨,野膳猎麏麋。
鲈脍古来美,枭炙今且推。
夏果亦琐细,一一旧颇窥。
圆尖剥水实,青红摘林枝。
又足供宴乐,聊与子所宜。
慎勿思北来,我言非狂痴。
洗虑当以净,洗垢当以脂。
此语同饮食,远寄入君脾。

忆吴松江晚泊

宋代 梅尧臣

念昔西归时,晚泊吴江口,
回堤逆清风,淡月生古柳。
夕鸟独远来,渔舟犹在後。
当时谁与同,涕忆泉下妇。

依韵马都官宿县斋

宋代 梅尧臣

常爱陶潜远世缘,阮家仍有竹◇◇娟。
夜深风撼萧萧响,谁忆北窗人正眠。

依韵和永叔都亭馆伴戏寄

宋代 梅尧臣

去年锁宿得联华,二月墙头始见花。
今日都亭公感物,明朝太学我辞家。

重答和永叔

宋代 梅尧臣

我家唯有一团月,挂在飕飕草屋东。
玉兔已为公取玩,更休窥望桂丛中。
梅尧臣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569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