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薛瑄
万顷平湖接宪台,红莲如锦望中开。何当与客凌飞阁,更揽山川入壮怀。
挽邢检讨母
有子登科入翰林,难将寸草报恩深。和熊已作中宵梦,断织曾劳往日心。
长忆红霞裁命服,空悲白发映华簪。光荣尚自沾存没,留取芳名照古今。
五友诗 其三 兰
一自移根远谷来,便添清兴满乌台。羲娥驭日清风转,青女飞霜绝艳开。
每忆瑶琴翻雅调,谩充骚佩慰高怀。同心托契应非浅,细看流年雨露栽。
靖州月夜杂咏五首 其三
城外清江城上楼,满城明月似深秋。忽思昌子虽痴小,也念阿爷尚远游。
十二景为衍圣公孔彦缙赋二十四首 其二十
参天乔木圣公家,应爱春风满圃花。还似濂溪窗外草,一般生意浩无涯。
简张都宪杨尚书郑侍郎廖少卿丁寺丞
棘寺秋官接宪台,山光水色画图开。青林云气水窗见,翠浪风烟入座来。
杨柳影中冠盖过,芰荷香外吏人回。好生正仰吾皇德,共播仁恩遍九垓。
豫让桥次陈佥宪韵
千年豫让有遗桥,怀古还停使者轺。季世忠臣存大节,颓波砥柱见孤标。
吟边凉吹声萧瑟,望处秋天影寂寥。无限繁华俱泯灭,英名终古自难消。
留别诸友八首 其五
汾水西风生夕波,离筵忍听唱骊歌。男儿不洒相思泪,翠袖红裙奈若何。
鱼台分司
翠竹红榴掩映间,柏台清昼鸟声閒。情知物理相关处,心与乾坤一样宽。
次何佥宪自学韵二首 其二
天衢早岁蹑仙踪,金榜红霞绚海东。陈策汉廷推董子,明刑司寇数苏公。
一襟气与秋天杳,千古心涵晓镜空。两见名藩持宪节,清霜随处踏春红。
舟中杂兴柬韩克和刘自牧王尚文宋广文十八首 其七
舟行暑气正淟涊,岸上行人方郁蒸。安得长风来万里,顿令烦浊片时醒。
题四景四首 其二
水心亭子四山青,亭下荷花照眼明。我欲唤船杨柳岸,隔溪终日不闻声。
再用前韵三首 其二
廷尉刑曹与柏台,高门俱对碧湖开。天涵波影閒云度,雨杂泉声爽气来。
此日官僚联辔入,往年鹓鹭候朝回。近来执法尤宣朗,应佐阳光烛九垓。
高邮阻雪
高邮城下维舟楫,雨雪连朝阻去程。泽国风烟春冉冉,野湖波浪晚冥冥。
冻消疏柳长堤湿,响彻脩篁候馆清。南到大江祗几驿,晴霄行睹凤凰城。
题蒲守刘公梅竹二首 其一
谁倾金醴醉仙娥,绰约朱颜总已酡。莫向风前吹玉笛,恐惊春梦入江波。
拟古四十一首 其十五
萋萋湖边草,荣荣山上花。山中有高士,探化心靡他。
天地自橐籥,万物从交加。深居不窥牖,四海皆森罗。
我欲见其人,扪萝陟山阿。山阿忽回合,冥蒙起烟霞。
至道复谁语,奈此高士何。
古滕薛城
才过古滕国,还瞻旧薛城。分封遗坏堞,列爵但虚名。
冉冉春烟淡,悠悠野水清。望中今古意,信马独含情。
十二景为衍圣公孔彦缙赋二十四首 其十七 苔石叠翠
山骨移来带藓痕,层峦叠巘势飞翻。杏花坛里三春雨,疑是岩间一片云。
再咏汶上分司二小柏
一回相见一回高,夹砌行看翠叶交。伟器定如房与杜,相期耸壑更昂霄。
舟中杂兴柬韩克和刘自牧王尚文宋广文十八首 其十
堤上閒游眼界宽,青天不尽地漫漫。此心便觉无拘碍,谁信人间行路难。
晓登沅州北迷顶
岚霭氤氲重,溪行咫尺迷。渐登层巘上,始觉众迷低。
远近天无际,参差树不齐。川云平似海,石磴峻如梯。
日出寒烟外,风生碧涧倪。异禽和露宿,快马度空嘶。
远目回三蜀,高怀遍五溪。归朝誇胜槩,沅水有新题。
薛瑄
薛瑄(1389年8月20日—1464年7月19日),字德温,号敬轩。河津(今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里望乡平原村人)人。明代著名思想家、理学家、文学家,河东学派的创始人,世称“薛河东”。薛瑄继曹端之后,在北方开创了“河东之学”,门徒遍及山西、河南、关陇一带,蔚为大宗。其学传至明中期,又形成以吕大钧兄弟为主的“关中之学”,其势“几与阳明中分其感”。清人视薛学为朱学传宗,称之为“明初理学之冠”,“开明代道学之基”。高攀龙认为,有明一代,学脉有二:一是南方的阳明之学,一是北方的薛瑄朱学。。其著作集有《薛文清公全集》四十六卷。 ► 585篇诗文
南京十咏 其五 石城霁景
次刘佥宪见寄韵四首 其三
黔阳春日杂咏六首 其三
发沅州舟中寄陈侍御二首 其二
王都宪展祭
黔阳山中十首 其九
题何郎中卷
拟古四十一首 其二十
画梅歌为朱大理题
观太极图二首 其二
登平陆城楼四首 其三
送孙县丞
诸葛武侯庙十首 其四
再用前韵三首 其一
靖应姜真人庵
胶州
次黄仲芳韵二首 其一
青城分司暮春
沅州杂诗十二首 其十一
拟古四十一首 其二十五
黔阳山中十首 其五
菊开忆去秋同官台中共赏
秋日灵岩道中
行黄河岸上
读邵康节击壤集二十首 其十九
池边笋生
高邮冰泮发舟
发成都
大理后庭竹林山色二首 其一
左掖退朝口号
辰溪二首 其一
山水小景四首 其三
沂滨书舍为曲阜令孔公堂赋
题毋处士画梅竹二首 其二
看鹤楼二首 其一
大理汪寺副父母膺封
靖州月夜杂咏五首 其五
登金牛驿楼
黔阳春日杂咏六首 其五
简焦李罗刘四侍御五首 其三
题四景四首 其三
次同年赵侍御阻雨韵五首 其二
江行三首 其二
四景为李通政赋四首 其一
赠张佥宪
久不作诗偶赋
纪行口号
荥阳道中九首 其九
送李永年大参致仕十首 其六
宁阳行台元夕忆黄宪使
审录后简萧罗两都宪
送山东贾参议
读刘靖脩黄金台诗
过武功县
斋宿杂咏十首 其七
太平门
送武昌教授
武陵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