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宴司勋刘郎中别业
唐代 :祖咏
一枝春·竹爆惊春
宋代 :杨缵
庆东原·西皋亭适兴
元代 :薛昂夫
寒食下第
唐代 :武元衡
五日观妓
唐代 :万楚
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
宋代 :苏轼
行歌野哭两堪悲,远火低星渐向微。病眼不眠非守岁,乡音无伴苦思归。重衾脚冷知霜重,新沐头轻感发稀。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
南来三见岁云徂,直恐终身走道途。老去怕看新历日,退归拟学旧桃符。烟花已作青春意,霜雪偏寻病客须。但把穷愁博长健,不辞最后饮屠苏。
中秋见月和子由
正月十五夜
唐代 :苏味道
喜迁莺·月波疑滴
宋代 :史达祖
减字木兰花·冬至
宋代 :阮阅
立冬前一日霜对菊有感
宋代 :钱时
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代 :栖白
长安杂兴效竹枝体
清代 :庞垲
拜年
明代 :文征明
喜闻捷报
宋代 :安道
一九四七年中秋步运河上,闻西北野战军收复蟠龙作。
秋风度河上,大野入苍穹。佳令随人至,明月傍云生。故里鸿音绝,妻儿信未通。满宇频翘望,凯歌奏边城。
采桑子·重阳
至节即事
元代 :马臻
庚子送灶即事
正月十五夜闻京有灯恨不得观
唐代 :李商隐
明月逐人来
宋代 :李持正
说无生话图赞
送镇知客
送达州惠禅人见径山无准
韩愈请益大颠图赞
和偃溪
国一见代宗起立图赞
广福聪长老画无准顶相请赞
和扫破庵塔二首
干寒拾赞
广化院
崇寿院
题刘世疏庵
华池
李昭象书堂
金步摇
寄礼导师
寄题武当郡守吏隐亭
书惠崇师房
送從律之关中
送可伦赴广南转运凌使君见招
送憔凤之终南山
送嗣端东归
送信南归雁荡山
送朱扆
早春阙下寄观公
送李堪
留题承旨宋侍郎林亭
过巴峡
怀广南转运陈学士状元
寄答桂府黄殿院
寄河阳察推骆员外
寄怀古
寄寿春使君陈学士
定静堂秋雨
契苾儿曲(并序)
迎冬词
病目杂言
寄北觉隆上人
双雁伤翮育于庭中有感
游北寺亨上人后园
宿性公院
新雪
易州道中
春暮见莺
古意(二首)
酌泉
元康宫词(二首)
天宝宫词(四首)
中平宫词
南朝宫词
会昌宫词
江都曲
上殿熊
拟古将进酒
饮鲍云瑞庄居
送王尚书德辉还馀姚
怀郭硕夫刘南正程云翼
早发驼驼堋
偈二十二首
偈二十二首 其一
云林图为杨地官题
竹枝啼鸟
湖中即景二首 其二
廉泉亭
浈阳道中遇雨
至获鹿
广宗四十里至钜鹿
游晋祠和壁上韵
天津拱北楼次韵
自隆平至柏乡怀钟文毓通府在真定
又代陈方伯作
戊申六月祷雨有感
赐闲为韩方伯大经乃尊题
出巡思南
送熊都宪巡抚山东
和张邦兆秋兴三首 其二
和张邦兆秋兴三首 其一
柬杨都阃
自倡
和晋府世殿下韵
晋府世殿下宝贤堂
丙辰三月升江西左布政使
寄刘孔廉
次韵送萧文明
癸丑除夕次敖静之韵
送司马宪副伯通致仕
双流大尹赠都御史孔公遗爱
石阡春望有怀
至镇远
过十万囤 其二
大横舟中
凤庄八咏 其六 水亭凉处
和陈粹之宪副见寄 其二
和张邦兆秋兴三首 其三
学宫栽柏
杨青舟中
自重安至清平
次高克明韵 其二
次林大用见寄韵同翠渠作
挽丘母太安人
次高克明韵 其一
寿薛司徒
送马秋官调庐州府判
送林大参上京贺太后尊号 其二
镇远教场和周翠渠韵
苗民道中
和张邦兆秋兴三首 其帝
和粹之见寄
和陈粹之宪副见寄 其一
次周畏斋韵赠敖气完贰尹 其四
赠陈冷庵归田
赠王弘文
苗民公馆和壁间韵
送林大参上京贺太后尊号 其一
和毛教授破屋之作
大行皇帝挽词用周宪佥韵 其一
用韵答蔡克智暨王节推
次丘时雍登庐山
凤庄八咏 其一 晴原眺处
秋夜言怀次高克明韵 其二
大行皇帝挽词用周宪佥韵 其二
罗都宪哀挽
答兴隆周方伯次韵
寄何大参
凤庄八咏 其二 舞雩风处
学宫避暑
答粹之清平献捷
自述用萧文明韵
端午后一日
和韵送萧文明
题沅州鼓角楼次韵
和林秋官待用见寄
喜唐必聪中举 其二
诗社见和拙作复用韵酬之
贺彭方伯升都宪
舟次高邮因记林亨大内翰赠别诗有后夜神珠光动之句用和一章
寄林大参允吉
五十生朝
和朝鲜陪臣徐居正赠别
粹之山行和宋人刘改之韵言备尝辛苦而羡二疏勇退因借韵慰之吾非薄 ...
次吴大参时中韵
和沈仲律见寄韵
粹之过访
周驸马德章作诗送别因追思其先兄德明方伯余读之怅然遂和以见意
奉都宪彭公二首 其一
次周畏斋韵赠敖气完贰尹 其三
过乐昌
送李佥宪之京次原寄石阡得士韵
又次陈冷庵见寄韵送其东归
闻陈方伯文矅作古用韵吊之 其二
谢江西旧同寅寄书
用韵答陈粹之见赠
粹之诗多慰奖用韵为谢
夗湖借居次陈粹之韵
自南康往九江过庐山遇雨
次周畏斋韵赠敖气完贰尹 其二
寄江藩旧僚友
奉都宪彭公二首 其二
石阡述怀
熙庵为张汝用作
登百祥楼
过彭城怀舍我思正
自宝庆之沅州
谒告将归适奉使香河未果
登合江亭
次韵寄方彦卿
过彭城怀舍弟思正
闻贱名被荐未允
次彭方伯述怀 其一
凤台南园二诗社请会不赴
参政西江
和周翠渠宿黄丝堡梦母之作
出汾州望介休
喜熊宪长升都宪和韵 其二
和徐议政三月三日途中之作是日寒食
朝鲜途中寄国王十律今录二律 其一
贺晋府二殿下出阁用陈方伯韵
出京述怀 其二
萧尚书哀挽
送萧文明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