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何绛
鞭马射狐,狐入地呼。天高不闻,老狐别雏。
走兔不死,得见天子。飞鸟一群,壮士如云。
熟黍熟黍,缘无雀鼠。雀鼠之无,实赖天子。
离京十里,车声未已。一耳十环,官人之婢。
斩竹断木,不避民屋。青纹刺面,云是官仆。
易水漫漫,冰犹未泮。拙矣荆卿,一去不返。
下上高原,昭君之村。九原可作,庶释涕痕。
地动殃民,除税七分。身死为砾,无由报君。
寄黄海汤玄翼
垂杨巷口掩秋云,宅近沧波渔父邻。文体共推为领袖,荷花自采向头巾。
致书多向居山友,持行偏过出世人。记得月明沙路上,尚携僧伴访江津。
赠李少君 其一
香车曾记入门时,萼绿梅花始上枝。薄发千条初覆额,为郎搦管写乌丝。
送白大师入山 其一
但识安心法,皇城亦厌居。青山发幽兴,白社得真如。
勿使一尘染,能令万虑虚。春来须策杖,还访尔精庐。
西湖曲 其五
试上山头奠桂浆,朝云艳骨有馀香。宋朝陵墓皆零落,嫁得文人胜帝王。
朝云墓十首次孙西庵先生韵 其六
纱窗日落渐黄昏,露滴幽丛见泪痕。鵩鸟赋成人已没,女娥飞去影终存。
门閒多有投文客,地回难招自古魂。回首旧游俱是梦,烟霞冬闭木绵温。
村居 其五
村路依溪口,幽寻复有谁。藤垂牡蛎屋,鹤过芰荷池。
寡语存公道,修心静百思。萧萧风入户,寒雨欲来时。
宿诃林写蕉轩呈白大师
暂息王园寺,钟声叩夜初。露虫分砌响,阶月过帘疏。
花气芬幽处,闲情适静居。不知今夕意,曾否及如如。
送林芳之敬臣叔侄归冠石山
二阮还山去,予将渡海时。舟车虽异路,怀抱尚如斯。
吾道久为客,他人安得知。路难君莫叹,险极渐成夷。
感秋 其五
伪汉花田一望秋,素馨栽罢美人愁。阎罗法密民犹在,百粤王孙几姓刘。
送离大师入石洞
罗浮高万丈,缥缈在东方。云雪藏精舍,天人待法王。
饥餐林下菌,闲梦瀑边床。别去何消息,梅花闻处香。
经林德丛村居
竹窗高柳锁秋烟,君在湖中第几船。亭上不劳双鹤放,扁舟人已下前川。
数载不晤黄温如相见羊城因作是诗
故国山头水拍天,孤舟同梦过滩边。远书阻绝成三载,往事追维曾几年。
落魄自应甘裤下,危言安敢向人前。旧游一一东西隔,此日相逢倍黯然。
送黎雨亭之惠阳时余将有琼州之行
君自出门去,循州非我同。岁残余渡海,乃在五指东。
岂作乘桴想,聊怀采药风。归来或见念,书札时相通。
听泽远弟弹琴
月色散庭阴,当风弹玉琴。清霜来五月,馀响出层岑。
古意幸犹在,今人岂所任。雁行虽有我,敢自托知音。
三城留别野望雨望两侄与任山有同赋
饮酒莫辞醉,别离方在兹。晓风吹岸叶,散落珠江湄。
我客未旬日,子留尚几时。相迟谢矰缴,颉顽淩天翨。
送詹仙舟计偕 其一
千腋狐裘赭白骄,关门风雪正萧萧。鴐鹅天上先传信,万乘应逢廿四桥。
自电白至海安 其六
渐入深林瘴渐多,闻声始觉有人过。高天久矣人难问,蓁莽何劳更作罗。
石浪园 其二
路尽双桥接,楼台倚岸偏。千头梅子树,几片素馨田。
石涧归潮涨,林花带露鲜。板舆时奉母,泛览薄凉天。
集古诗附无题
梳洗楼前粉暗铺,思君犹似掌中珠。愁机懒织同心豆,芳沼徒看比目鱼。
喧梦却嫌莺语老,邀欢不厌柳条初。从来乐事关身少,肠断萧娘一纸书。
送江南杭简夫之肇庆 其一
两岸风吹入峡船,崧台明月正娟娟。端州太守怜才甚,江阁应多赋大篇。
何绛
何绛,顺庆(今四川南充市北)人。徽宗宣和间进士(清康熙《顺庆府志》卷四)。► 332篇诗文
自河头入山 其三
寄白山上人 其二
广州竹枝辞 其三
宿冲虚观
朝云墓十首次孙西庵先生韵 其三
十四夜西湖歌
寄敏上人
古歌 其一
题湘江秋霁图 其三
丹霞圆音和尚惠顾香草庄三日连宵同谦长侄作诗志喜 其三
赠美中侍者
古歌 其五
感秋 其六
寄张超然 其二
琼南 其二
广州竹枝辞 其二
自河头入山 其十
登鼎湖山
广州元夜歌 其七
广州元夜歌 其五
赠赛娥校书 其三
寿羽四邹广文 其二
感秋 其四
送陈六一广文赍志入都
广州元夜歌 其一
绘空轩
粤台新柳 其一
元日黄鹤楼留别毛子霞
自电白至海安 其七
寿崔母李太君 其三
象山怀古 其二
鼎湖客夜呈湛慈和尚
自河头入山 其四
子夜曲 其二
送李方水掌教临皋 其二
送岑圣眉北上 其一
寿黄澹轩 其一
虎丘中秋 其一
宿玉屏峰顶
送叶文弟北上 其二
送朱子成之西粤经纪张默庵后事
尺木桥
送沈山隐将军出镇石龙 其一
挽陈大夫
赠海幢慧轮大师
赠洞玄上人 其二
感秋 其七
送人归里为其先人营葬
寄潘亦庶兼柬金纪时同客琼州
太常祖
云半阁
送豫章梁质人入秦 其二
题湘江秋霁图 其一
自电白至海安 其八
赠赛娥校书 其一
宿滋广上人五山精舍
赣州晤郑珠江简讨即送之入都 其三
珠崖杂咏 其五
虎丘中秋 其四
横塘曲为泽远弟池园作 其九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