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寄殿卿 其二

寄殿卿 其二

明代 李攀龙

燕山为客地,莫共酒人居。吾辈诗名大,其徒剑术疏。

风尘官不调,雨雪岁将除。何限东归意,春花满旧庐。

诗人李攀龙的古诗

石城曲 其二

明代 李攀龙

珂峨同心髻,环插三子钗。种种随时变,懊恼郎君怀。

别元美 其一

明代 李攀龙

北风吹雁雁群呼,泗水西流白日徂。不见浮云千里色,知它何处是姑苏。

宿华顶玉井楼 其一

明代 李攀龙

玉井通溟海,朱楼冠削成。波传潮汐到,槛接斗牛平。

虎魄侵灯出,莲花傍枕生。拂盆云发暗,映掌月珠明。

犯座人间象,浮槎世上情。不愁更漏绝,石鼓自能鸣。

寄赠元美四首 其三 藤障子

明代 李攀龙

九叠风生障子深,兰台上客赋披襟。休疑古蔓龙蛇走,犹带松杉十里阴。

寄吴明卿 其十

明代 李攀龙

梁苑无人秋气悲,吴门回首泪堪垂。知君不尽平生意,海内穷交更有谁。

和题郭山人五岳游囊杂录 其一 五岳图

明代 李攀龙

远游何所佩,五岳真形图。怪尔烟霞里,精光互有无。

五日和许傅湖亭宴集 其一

明代 李攀龙

城头片雨悬,客醉㟙湖边。酒奈榴花妒,人堪桂树怜。

五丝还令节,双鬓抵流年。莫蹋王孙草,淮南赋已传。

铙歌 其十一 芳树

明代 李攀龙

芳树如此之蔚蔚,上有黄鹄以翱翔,下饮兰池鸣锵锵。

二而为侣,三而为行。芳树拉杂黄鹄伤,秋风萧萧思其乡。

妒人之子妒杀我,君有它心无不可。黄鹄高飞亦有罗,目欲顾之奈乐何。

五子诗 其五 梁公实

明代 李攀龙

梁生起南海,负气何倜傥。北交中原士,徘徊得吾党。

高名岂宿著,一朝奋鸿响。时俗既淆浊,振衣念独往。

礼法难为工,局促向天壤。王乔可等期,服食理非枉。

引领还罗浮,愿言税尘鞅。俯视大河流,逶迤浮云上。

盛衰随物化,世情自卤莽。吾意当告谁,黄金妒偃仰。

估客乐 其二

明代 李攀龙

估客广州人,出入三江口。一艑载三千,娘但日沽酒。

五日与殿卿游北渚 其二

明代 李攀龙

五月五日榴花杯,故园故人北渚来。君今不饮红颜去,那有长丝系得回。

荅右史问山中与谁把苦

明代 李攀龙

依然浊酒竹林傍,那道穷途便不狂。白眼生平君自见,可能容易入山阳。

和梁宪使过密咏天仙宫白松 其二

明代 李攀龙

轩辕宫里试新妆,缥缈连枝入帝乡。玉骨不缘能化石,冰肌那得便生香。

只愁明月销为水,更恐清阴凝作霜。巫峡瑶姬元素质,却令云雨污衣裳。

此儿行重寄明卿

明代 李攀龙

我闻南康大如斗,明卿佐理常什九。昨日中丞抗疏荐,贤声辄满朝廷口。

豫章计吏入图事,爱君未敢援以手。小臣怜才上白状,相公良久疾其首。

量移亦已从浩荡,不然径逐此儿走。谁知片言触忌讳,毕竟功名成掣肘。

丈夫失意分自当,穷来傍人人避藏。苦我折腰骨太劲,看他伏谒项能强。

纵令慢世无不可,似尔干时岂所长。莫作拂衣少年态,宦游须使及春阳。

大舒楚歌小舒舞,是处江山好断肠。王郎至今栖北海,帐前万骑绿沈枪。

幽州马客吟歌 其三

明代 李攀龙

自怜十指镮,玉壶不离手。女儿行无赖,故劝郎君酒。

瑶池谣

明代 李攀龙

白云在山,亦洽而野。予归三年,将顾见女。

夏日张茂才见枉林园 其一

明代 李攀龙

残书开积雨,高枕对重林。非尔乘幽兴,无人惠好音。

分宁鸡黍薄,交自布衣深。不改青松色,堪知白雪心。

诸生贫嗜酒,多病老抽簪。何必论丘壑,金门总陆沈。

题申职方五岳图

明代 李攀龙

谁将五拳石,错落余之堂。坐看素璧缠云雾,安得群峰挂屋梁。

更愁深林暝难入,岚影明灭侵衣裳。左眄欲生沧海日,右临少昊凝清霜。

扫练白沙走朔漠,回毫紫盖垂炎荒。须臾二室崚嶒出,杳然置我烟霞傍。

不闻吹笙控飞鹤,浮丘子晋俱冥茫。良工拓笔天为开,长风西逐层阴来。

中庭无人数移席,巅厓乍堕松杉摧。眼前突兀太古色,九州惨淡如浮埃。

宓牺神农未诞降,元气始判洪濛哉。大江浩浩黄河流,巨野相望悬莫秋。

异代犹探秦汉策,真形或结金银楼。凭轩忽惊去千里,青鞋竹杖胡在此。

复疑窈窕迷归路,何当税驾聊徙倚。捲帘逾添空翠寒,张镫更爱夕阳紫。

邢襄小吏困时名,知君雅意怜泥滓。

琅琊王歌 其二

明代 李攀龙

炎天五六月,挈枕逐阴凉。絺服不掩体,唤女汲寒浆。

捉搦歌 其三

明代 李攀龙

邯郸城南夜逆旅,楼头十五谁家女。可怜白马空儃伫,不见其人但闻语。

李攀龙

李攀龙

  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 589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