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赞程宗古承务

赞程宗古承务

宋代 释昙华

庞居士悟心於马驹下,裴相国得大用於黄蘖棒头。
虽相去数百年间,其金声玉振联环不断。
彼时有此二大老光明烜赫,此时有宗古先生仁义礼信。
根於心而能此心确然履践,佛祖大解脱门诚不让耳。
白云山月未足为齐,寒桧青松堪同大节。

诗人释昙华的古诗

送杰侍者还乡

宋代 释昙华

大彻投机句,当阳廓顶门。
相从今四载,徵诘洞无痕。
虽未付钵袋,气宇吞乾坤。
却把正法眼,唤作破沙盆。
此行将省觐,切忌便垛根。
吾有末后著,待归要汝遵。

题刘民用居士藏六庵

宋代 释昙华

西溪缚屋称幽居,坐对松窗与世疏。
到眼青山千万叠,此生安乐更无知。

题永宁小轩

宋代 释昙华

我行重到清凉地,小室轩窗分外明。
不是山家占春色,大都物理自舒情。

偈颂六十首 其五十二

宋代 释昙华

禅禅,更不相煎。坐底自坐,眠底自眠。底家安乐,无法可传。

禅禅,曹洞五位,临济三玄。底年三十夜,脚踏地,头顶天。

禅禅,不直半文钱。海枯终见底,人死脚皮穿。

送宏监寺开海田

宋代 释昙华

轩昂气宇要争先,及早乘时痛著鞭。
翻转江皋千顷浪,灵苗从此秀桑田。

偈颂六十首 其二十四

宋代 释昙华

五月五日端午节,好事当阳难掩塞。好宗突出拄杖头,闲神野鬼俱消灭。

俱消灭,砌下寒泉忽倒流,岭上白云不敢白。

为南书记下火

宋代 释昙华

东湖莞岭及归宗,烨烨腾辉炉鞴中。
铁眼铜晴烹不破,衲僧巴鼻好流通。

赞三将军

宋代 释昙华

家在归宗寺后山,洞中春色异人间。
祗因亲受灵山记,长与归宗把要关。

偈颂六十首 其四十五

宋代 释昙华

一二三四五,五四三二一。从头点检来,笑杀维摩诘。

带累李胡子,喷水髭须湿。洒净已周圆,次念波罗蜜。

蒋山恁么道,千古谁人识。识不识,何处觅,堪与丛林为轨则。

送珣禅还乡

宋代 释昙华

极目澄澄水照空,白苹红蓼战西风。
三千里外深深意,铁券谁将累祖翁。

偈颂六十首 其四十二

宋代 释昙华

天上无双日,阎浮一至尊。万年松不老,圣寿等乾坤。

偈颂六十首 其五十

宋代 释昙华

千年田,八百主。甜瓜彻蒂甜,苦瓠连瓜苦。君不见禾山解打鼓,又不见采菊东篱下,千山万山叠叠高门户。

又不见光孝僧堂六七间,日日普请搬泥土。又不见临济主中宾宾中主,二三四七面相睹。

报禅流莫莽卤闻,普请欢喜搀先去。去去实不去,途中好善为。

来来实不来,路上莫亏危。又不见主中主,个个衲僧气如虎。

题仲逸宣教三境图

宋代 释昙华

太清之云,镜中之尘。
从无住本,廓应如春。
妙玄不动,示现无垠。
三世普入,孰妄孰真。
现成公案,岂费精神。
当头一著,坐断要津。

偈颂六十首 其五十六

宋代 释昙华

青萝夤缘直上寒松之顶,白云澹泞出没太虚之中。

狗子尾巴书梵字,野狐窟宅梵王宫。

严教授画临济请赞

宋代 释昙华

喝下忽雷惊,声前休领略。
当锋啮镞时,蹉过第一著。
不在壁立处,岂向平地泊。
野水白连天,秋空飞一鹗。

徐伯寿求赞

宋代 释昙华

大海波涛阔,千峰气象雄。
当头俱坐断,直下展家风。
一喝分宾主,三玄辨正宗。
其余都莫问,今古有盲聋。

吉彬老二侄女绣普贤菩萨求赞

宋代 释昙华

吴门吉彬老,寿年可及百。
骨目清且癯,施为有标格。
行步快如风,谈笑气不乏。
穷之无他术,一味好佛法。
每亲善知识,言下究生杀。
家有二侄女,贞姿迥超拔。
自幼不茹荤,晨昏常燕默。
从容定中起,痛念十使结。
显尘劫大愿,运针发五色。
幻普贤妙身,应现四菩萨。
等十方虚空,皎若揭日月。
大哉白象王,群狐悉弥灭。
当知妙殊胜,岂在别处设。
若从自己求,犹如病作热。
如是名正观,不尔是邪说。

禅人写真请赞十二首

宋代 释昙华

江上青山千万叠,水边茅屋两三间。
朝来无限扁舟过,何似渠侬把钓竿。

偈颂六十首 其二

宋代 释昙华

九年面壁,坏却东土儿孙。只履西归,钝置黄面老子。

赠别俗兄

宋代 释昙华

此行安忍泛轻舟,无奈官差不自由。
痛望老人修净业,莫教容易度春秋。
释昙华

释昙华

释昙华(一一○三~一一六三),号应庵,俗姓江,蕲州黄梅(今属湖北)人。年十七于东禅寺去发。首依随州水南遂禅师。历谒湖南北、江东西诸老宿。至云居,礼圆悟禅师。入蜀,往见彰教绍隆,侍隆移虎丘。辞游诸方,初分座于处州连云寺,继住处州妙严寺。孝宗隆兴改元卒,年六十一。为南岳下十六世,虎丘绍隆禅师法嗣。有宋守铨等编《应庵昙华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宋李浩撰《塔铭》,《嘉泰普灯录》卷一九、《五灯会元》卷二○有传。► 68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