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何绛
元戎小队朔方音,船上吹笳到夜深。遮莫游龙山下过,恐伤司马旧雄心。
广州元夜歌 其九
少妇闺中学画眉,春山楼外淡相窥。不知底事关眉角,恰似山回叠浪时。
珠崖杂咏 其六
海燕层崖结素房,安居未就饱人肠。覆巢小事君休讶,弱肉人间尽食强。
四出梅关
堪笑劳劳数尺躯,半生空自有眉须。长吟草泽多新恨,四出梅关尚故吾。
西去楚云连七泽,东流章水下三吴。山川满目皆惆怅,天下何人是丈夫。
赠洞玄上人 其二
白发门前送汝行,堪伤十载倚闾情。寒潭有月亲须悟,正好归来唤到明。
送岑霍山客游江南
慷慨出庾关,了无离别颜。拂衣鞍马去,垂老更安閒。
一路莺花外,三吴指顾间。休将数点泪,洒向六朝山。
自电白至海安 其三
黄茅障里树苍苍,问禁先须自入乡。何事村中人尽道,狐狸休惮畏豺狼。
象山怀古 其二
洪武年初忆谢公,书堂西筑墨池东。高皇寸土烟消尽,谁保当时一亩宫。
哀明死事都督冲汉羽公 其三
虚冢虽留世已殊,千山日澹草荒芜。最怜三月坟边树,杜宇声声带血呼。
题湘江秋霁图 其三
数间茅屋掩秋村,地回从无车马喧。自是独醒人共弃,非关日午不开门。
送黎雨亭之惠阳时余将有琼州之行
君自出门去,循州非我同。岁残余渡海,乃在五指东。
岂作乘桴想,聊怀采药风。归来或见念,书札时相通。
癸未始秋得丹霞愿来大师书并惠木樨饯作此答之 其一
云月未常殊,溪山各自居。怀师不可见,独坐对窗虚。
杖履别来久,道心日以疏。不缘新雁至,安得入秋书。
宿胡大灵水斋
永夜何曾寐,寒灯共此情。语难随漏尽,心易向君倾。
古道今时少,斯人薄俗轻。由来称俊杰,不倚侠流名。
寿崔母李太君 其三
阿母层楼傍水汀,由来仙媛乐沧溟。试言震泽包山妇,或住湘江或洞庭。
同家天木黎雨亭访六圆上人
枳花树树啼春鸟,梅子青青客到来。清磬一声山屐响,白头僧把寺门开。
访光公兰若
路尽询樵客,名山不觉深。松声幽鹤梦,竹色淡人心。
秀顶蒙霜雪,清言亘古今。问君年几许,桐子种成琴。
自电白至海安 其十
双溪直下水迢迢,又逐东风过小桥。见有雁飞犹未海,望无山处渐闻潮。
送远斋和尚还翠微 其一
陆贾城边旧识君,重逢已是法王身。名山我亦行将遍,国土归来得几人。
云半阁
老僧开竹阁,缥缈倚城西。松际日初上,窗间云渐低。
经教童子读,法说众生迷。不是高贤至,寻常懒下梯。
江上寄陶苦子 其一
结爱为兄弟,恩情共骨肉。抗心同白水,明信炳如烛。
欢娱未有时,邈若参商宿。行客非岁月,相见岂能卜。
宿华首台
山楼依竹半,静夜更相宜。客梦正甜处,溪流无已时。
此心何所似,兹意与谁知。钟磬忽然动,窗云片片移。
何绛
何绛,顺庆(今四川南充市北)人。徽宗宣和间进士(清康熙《顺庆府志》卷四)。► 332篇诗文
送朱子成之西粤经纪张默庵后事
送陈六一广文赍志入都
人日作客那邕与主人王问溪赋共用东坡人日韵
汉上寄别毛子霞
宿冲虚观
客中送王本直归广州 其二
癸未始秋得丹霞愿来大师书并惠木樨饯作此答之 其二
登鼎湖山
送李方水掌教临皋 其三
江上酒楼口占送肇楚归冈州
宿玉屏峰顶
仙湖客舍同野望雨望两侄赋
自电白至海安 其五
丙寅春三月叶端五招饮后山寿燕亭
石浪园 其二
西畴春望 其二
白山上人新筑退居落成 其一
点头石
拖板桥访胡星卿
惠阳竹枝辞 其三
元日黄鹤楼留别毛子霞
访高望公村舍 其二
宿离患大师禅房
虎丘中秋 其一
海幢访角子和尚
送郑珠江太史还朝
自电白至海安 其一
横塘曲为泽远弟池园作 其五
粤台新柳 其六
葛帐
赠少年李道士
任肇楚下第归冈州诗以寄之时重阳后一日 其三
自电白至海安 其八
集南园五先生祠 其一
赣州晤郑珠江简讨即送之入都 其四
寿始一上人
古歌 其五
广州竹枝辞 其一
哭林益金
入罗浮住石洞作
寿月涛上人 其一
子夜曲 其二
数载不晤黄温如相见羊城因作是诗
寿广慧上人
广州竹枝辞 其二
粤台新柳 其一
广州竹枝辞 其七
寄丹霞圆音和尚 其一
寄李素公
寄陶握山 其二
寄容廷恂 其二
惠阳竹枝辞 其一
送岑圣眉北上 其二
广州元夜歌 其三
宿滋广上人石湖精舍 其一
十四夜西湖歌
送任山有归冈州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