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舟发辰溪岸

舟发辰溪岸

明代 薛瑄

岸脚插江深,洄潭摇石影。舟行若天游,妙处心独领。

诗人薛瑄的古诗

十二景为衍圣公孔彦缙赋二十四首 其十二

明代 薛瑄

自是春风造化机,织成锦翠烂相依。细看一种生生意,真宰无言识者稀。

凤凰台歌次虚庵韵

明代 薛瑄

吾闻凤鸟不与凡禽栖,隆周之时曾集丰镐西。锵然一鸣向人世,喧啾百鸟不敢争与啼。

昔有名臣黄霸生汉世,治民之才迥与时流异。颍川出守曾几何,休风数感灵禽至。

灵禽文彩明山川,和音哕哕闻中天。遂筑高台表神异,台空凤去馀千年。

只今坏埒才数尺,野鸟纷纷竞来集。简册空存纪瑞年,荆榛不复快睹迹。

我来跋马登高丘,荒台已远犹回头。为忆循良心耿耿,缅怀瑞物情悠悠。

凤台凤台重披访,往事何须空怏怅。方今圣明治理登俊良,会见一朝飞去青云上。

元夕寄故乡诸友八首 其七

明代 薛瑄

中州何事重留连,忆别诸公已半年。迟我河汾看春色,百花深处酒如泉。

大理后庭竹林山色二首 其一

明代 薛瑄

钟山雨过翠成堆,竹里清风作阵来。爱竹看山有真乐,高人远矣忆追陪。

送杜员外归省还京师

明代 薛瑄

归省西川未几时,促装又复上京师。荣亲已荷又封典,报国难忘雨露私。

路夹山花开锦绣,栈盘崖树拂云霓。遥知紫禁趋朝后,粉署从容日正迟。

行台杂咏简黄宪长暨诸宪僚二十首 其十五

明代 薛瑄

耿耿江湖意不忘,频年草疏奏明光。行台夏日看时物,最爱葵花向太阳。

南京十咏 其九 朝阳晓望

明代 薛瑄

朝阳楼阁倚天开,日驭朝看海上来。晴旭乍分龙虎势,清光已满凤凰台。

御沟水向东华转,仙禁云从北苑回。玄圃瀛洲真在望,不须方外觅蓬莱。

宿界亭驿

明代 薛瑄

山月娟娟满户庭,秋虫唧唧四边鸣。一杯强饮不成乐,坐听山童打二更。

送李永年大参致仕十首 其四

明代 薛瑄

黄甲声名四十年,薇垣粉署共称贤。方看荐鹗升三事,又乞归身别九天。

恩诏近从丹阙降,使车遥向碧山悬。耆英莫谩誇中洛,江右风流也自传。

永慕堂为杨大参赋

明代 薛瑄

大化运不息,逝水无停时。依依旧居室,恻怆中肠悲。

书残读遗编,机有馀断丝。斑衣不再舞,寿觞宁重持。

庭前百卉芳,但觉阴阳移。仪容切寤寐,恍惚如见之。

亲心我所安,亲志我所期。心志著且存,大节矢靡亏。

悠哉孝子情,勖此终天思。

太平门

明代 薛瑄

何处清时快往还,太平门外好湖山。閒花野草应无数,惟有青松最耐看。

再用前韵三首 其一

明代 薛瑄

风纪都应属内台,官清公道一时开。科条自是公天讨,门馆何由有货来。

声誉已知驰峻极,文章况复动昭回。不须遍揽江湘辔,坐见澄清匝九垓。

拟古四十一首 其三十九

明代 薛瑄

庭树微飘落,凉气始披拂。却忆少年时,泛舟湖湘曲。

秋风起波澜,寒霜下林麓。日出江上枫,雾隐楚岸竹。

兰芷亦萧条,芰荷不秋馥。灵均旧游处,骚思方满目。

忽忽三十年,凉意复相触。《九歌》有遗辞,得意在云谷。

醉吟楼歌为刘佥宪父赋

明代 薛瑄

醉吟之楼高且雄,谁其作之醉吟翁。翁心豁落作宰同,作楼直欲凌苍空。

危梯缥缈叠撑拄,层轩洞达相开通。白云片片宿梁栋,青山隐隐当帘栊。

长夏绝超爽,灵风洒清响。秋蟾散影九万里,晓雪悬光一千丈。

四时风景佳,翁来日登赏。赏心苦未足,呼酒涤尘想。

一觞一咏自风流,兴酣万物良悠悠。傲睨五岳众山小,吞吐七泽三江秋。

有时醉倚阑干望八极,便欲排风御气仍丹丘。却思李杜文章伯,只今已作神游客。

举杯且复一招之,招之共饮楼头月。月光入口清心魂,唾珠洒作澄江雪。

澄江雪,何茫茫,瑶翻玉涌蛟龙翔。是时翁与二子相颉颃,搜括百怪神鬼藏。

陶镕万象造化忙。乃知醉吟楼,不让采石江边亭,浣花溪上庄。

洞庭湖阻风四首 其二

明代 薛瑄

系舟无奈北风何,遣闷还应一放歌。日射湖心翻锦浪,烟收山顶露青螺。

苍梧水阔秋天远,斑竹云深暮雨多。千载湘累无复见,欲从何处吊英娥。

再怀沅州五友五首 其三

明代 薛瑄

帘捲秋风绕砌花,沅阳几对昔年华。关山白露三千里,谁采金英泛紫霞。

夏夜宿龙瓜驿

明代 薛瑄

风树飕飗雨不休,夜眠江馆似深秋。梦回忽见窗前烛,驿吏催人又放舟。

黔阳山中十首 其九

明代 薛瑄

花木时光总不穷,青山叠叠水重重。欲寻真宰元无迹,祗见苍苍一气功。

襄阳雪中杂咏六首 其二

明代 薛瑄

乌台南面郡城高,城外诸山雪乱飘。胜迹欲追羊叔子,会从岘首踏琼瑶。

留别诸友八首 其七

明代 薛瑄

扁舟清晓渡汾河,露草风芦两岸多。却望高城云雾尽,好山一带列青蛾。

薛瑄

薛瑄

薛瑄(1389年8月20日—1464年7月19日),字德温,号敬轩。河津(今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里望乡平原村人)人。明代著名思想家、理学家、文学家,河东学派的创始人,世称“薛河东”。薛瑄继曹端之后,在北方开创了“河东之学”,门徒遍及山西、河南、关陇一带,蔚为大宗。其学传至明中期,又形成以吕大钧兄弟为主的“关中之学”,其势“几与阳明中分其感”。清人视薛学为朱学传宗,称之为“明初理学之冠”,“开明代道学之基”。高攀龙认为,有明一代,学脉有二:一是南方的阳明之学,一是北方的薛瑄朱学。。其著作集有《薛文清公全集》四十六卷。 ► 585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