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李攀龙
我昔朝宗日,君停使者轩。并驱皆上驷,相遇复中原。
草昧时人起,风尘国士恩。别来春色满,无处不销䰟。
送右史之京 其五
乞得梁园出汉关,那将春色动离颜。惟愁不见邹枚苦,赋就无人解往还。
答殿卿问疾
斜阳残雪照楼中,忽枉新诗字字工。无那主人便伏枕,十年不肯让春风。
殿卿别业 其二
床头诗草日生尘,架上长裾懒着身。自讶闭门无一事,春来拟作纬萧人。
王中丞破敌辽阳凯歌四章 其三
再领楼船护海滨,三持节钺扫边尘。怪来长得君王宠,自是麒麟阁上人。
录别 其八
浮云满天地,荡子欲安之。努力事行役,弃置以为期。
少年盛意气,慷慨生别离。㷀㷀无根蓬,翩翩中林鵻。
马上不得语,涕泪各累累。君但重自爱,远道归有时。
杂兴 其十一
万事无不有,何言能自持。巢由乖世度,高行众人疑。
俯仰在当路,得丧未可期。汤火煎太和,倾侧使神危。
终身系罗网,失势还相欺。念我平生欢,临觞命妖姬。
赋得何仲默
仲默自天秀,弱龄负遐瞩。十六游京邑,艺苑策高足。
挥毫坐华观,怀人理清曲。归来放情志,日晏从所欲。
结好玩遗芳,明德以相勖。古道谅寡谐,遂令伤局促。
送王侍御按贵阳
中原遥入楚天长,道出盘江古夜郎。自许铁冠冲瘴疠,兼携白笔扫风霜。
百蛮拥节开雄镇,万里登车揽大荒。莫说壮游非妙选,同时八彦避鹓行。
艳歌行 其一
皎皎月中兔,罗网安得错。夫婿流宕子,翩翩长道路。
上堂事舅姑,下堂力蚕作。日出行采桑,春风动纨素。
不知何年少,踟蹰西北顾。请君且莫顾,黄金徒自误。
黄金道路傍,谁当见国卿。
为魏使君送黄生归楚
太守高斋客,时名岂易同。六朝相上下,五马共西东。
非土悲王粲,通家赖孔融。登临存胜迹,坐啸挹清风。
四塞黄河险,三峰日观雄。楚才元自老,郢曲本难工。
裂素题班箧,裁繻谒汉宫。归堪吞梦泽,卧合起隆中。
雨雪绨袍暗,江湖剑气空。武昌鱼正美,弹铗意何穷。
汝宁徐使君 其七
高盖崚嶒驾楚云,骖驔五马五花文。汉庭此日推经术,可是寻常作使君。
汪中丞台火救者独以剑出弹铗而歌和以相吊
中丞台火照闽方,客有千金剑方装。赖是龙蛇先自起,忽然风雨为深藏。
逃形疑入延津水,厌影犹含北斗光。报国片心还独在,逾看鳞甲动冰霜。
送殷正甫内翰之京 其四
汉家词客满金门,谁解凌云感至尊。一出子虚名便起,长卿无日不承恩。
送子相归广陵 其三
少年裘马结交场,壮岁功名竹帛光。海内黄金看意气,人间白雪见文章。
录别 其四
秋风西北来,萧萧动百草。荡子萧室家,悠悠在长道。
红颜能几时,弃捐一何早。对客发素书,零涕复盈抱。
上言故乡好,下言故人老。
郡斋送张肖甫 其一
蓟门相忆处,岂不问加餐。卧理非吾意,诗名向尔看。
白云尊酒尽,山色郡斋寒。莫惜重投辖,秋风道路难。
寄吴明卿 其六
楚娃双侍玉为颜,劝酒能歌雉子斑。醉杀休论官不调,古来迁客几人还。
题潘廷尉留馀堂
前朝知政四留馀,廷尉为堂取自书。潘令官衔犹散骑,于公门第早容车。
法星傍斗悬高座,佳气如云护直庐。海内称平逢此日,主恩先已未应虚。
五子诗 其五 梁公实
梁生起南海,负气何倜傥。北交中原士,徘徊得吾党。
高名岂宿著,一朝奋鸿响。时俗既淆浊,振衣念独往。
礼法难为工,局促向天壤。王乔可等期,服食理非枉。
引领还罗浮,愿言税尘鞅。俯视大河流,逶迤浮云上。
盛衰随物化,世情自卤莽。吾意当告谁,黄金妒偃仰。
襄阳乐 其五
杨州大估客,千金作一装。谁敢攀贵德,牵坏侬衣裳。
李攀龙
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 589篇诗文
杨山人 其四
访刘山人不值 其一
古诗后十九首 其十
和聂仪部明妃曲 其四
重寄元美 其一
杨山人 其二
寄吴明卿 其八
建安体 其二
寄怀蒲圻魏使君 其一
神弦歌三首 其三 圣郎曲
送殷正甫内翰之京 其二
答寄俞仲蔚 其一
得徐使君所贻王敬美见赠答寄 其二
冬日 其四
铙歌 其十七 远如期
咏古 其七
公燕诗九首 其四 仲宣
送李太守之东昌
郡斋送张肖甫 其二
别元美 其一
岁杪再得殿卿书却寄
赵州道中
古诗后十九首 其三
铙歌 其十二 有所思
录别 其六
送右史之京 其二
酬皇甫虞部
初抵浙中感遇一首呈马丈
荅寄用晦王孙 其二
阁夜示茂秦 其三
送刘户部督饷湖广 其二
送元美
席上鼓饮歌送元美 其五
古诗后十九首 其十一
懊侬歌 其三
古诗后十九首 其十六
四时子夜歌 其七
四时子夜歌 其四
重送许永宁 其二
采莲童曲 其一
碣石篇 其三
山斋牡丹 其二
铙歌 其二 思悲翁
初春元美席上赠茂秦得关字
和许长史筝伎篇
送靳颍州子鲁
录别 其七
阁夜示茂秦 其一
武太常贞母太常是遗腹子
二子诗 其一 卢次楩
五日与殿卿游北渚 其二
送吴郎中谳狱江西 其三
莫愁乐 其一
宿林泉观
送太医令周一之从大将军出塞
古诗后十九首 其十二
杪秋登太华山绝顶
山斋牡丹 其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