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李攀龙
帝宠词臣弄彩毫,蓬蒿宫阙五云高。自怜一日成三赋,不分傍人赐锦袍。
寄题况吉甫药湖别业在荷山下
湖上高斋万木齐,白云长在楚天西。落霞一散烧丹火,秋水遥通濯锦溪。
伏枕自来诗不废,扁舟谁为酒同携。南峰尽作莲花色,曾是王乔隐遁栖。
醉示元美
拂衣不免违俗,纵酒还堪达生。偶尔故人握手,看他竖子成名。
灌甫东陂宴
王孙古城隅,东陂托偃仰。回薄始蓊杂,高台忽峻敞。
风波一以交,沦漪恣遐放。列雉翳中流,返照幕鱼网。
曲磴盘层阴,清房殷清响。并逸金谷韵,兼诣濮阳赏。
恢台戒隆曦,披发命吾党。美酒涤烦嚣,泠言发神爽。
至今河朔人,垂声得倜傥。直置病游梁,为心任独往。
早春寄吴使君 其四
五马遥临百粤春,汉家迁客虎符新。同时谏猎堪谁在,得领专城更几人。
赋得何仲默
仲默自天秀,弱龄负遐瞩。十六游京邑,艺苑策高足。
挥毫坐华观,怀人理清曲。归来放情志,日晏从所欲。
结好玩遗芳,明德以相勖。古道谅寡谐,遂令伤局促。
神弦歌三首 其二 道君曲
中庭有树,其实诩诩。道君出入,先以风雨。
五日与殿卿游北渚 其一
青樽画舫㟙湖滨,风俗遥传楚逐臣。潦倒只今君自见,那能长作独醒人。
桃花岭
一度桃花岭,烟霞处处新。纵迷源上路,犹似武陵人。
与茂秦金山寺亭上望西湖
孤亭遥上翠微重,槛外空林何处钟。秋到诸天开薝卜,湖连双阙散芙蓉。
云光忽落鼋鼍窟,雨色飞来鸑鷟峰。自信登临能作赋,肯令陶谢不相从。
灵隐寺同吴马二公作
武林台殿敞诸天,建自咸和第几年。才到上方双涧合,飞来何处一峰悬。
梵音动杂江潮转,灯影长含海日传。所以龙宫称绝胜,骊珠交映使君前。
录别 其八
浮云满天地,荡子欲安之。努力事行役,弃置以为期。
少年盛意气,慷慨生别离。㷀㷀无根蓬,翩翩中林鵻。
马上不得语,涕泪各累累。君但重自爱,远道归有时。
宿华顶玉井楼 其二
不寐芙蓉冷,幽栖薜荔惊。灵胡秋赑屃,毛女夜妖精。
暗穴龙蛇走,深林虎豹耕。星连棋石布,雨共洗盆倾。
霜绝千寻锁,风邀五舌笙。岂因临帝座,呼吸变阴晴。
登黄榆马陵诸山是太行绝顶处 其一
太行山色倚㠝岏,绝顶清秋万里看。地坼黄河趋碣石,天回紫塞抱长安。
悲风大壑飞流折,白日千厓落木寒。向夕振衣来朔雨,关门萧瑟罢凭栏。
烟霞岭
烟霞不隔洞天遥,佛影千岩散寂寥。绝壁倒衔沧海照,一峰高映赤城标。
白云家在时堪驻,紫气山深夜自朝。莫被藤萝迷出入,相逢终日少渔樵。
咏古 其七
菀彼中林乌,拚飞不集枯。齿牙一为猾,公子良见图。
矫矫上天龙,雾雨既已敷。子推独耆乾,草莽空号呼。
悬书下宫门,绵山聊与娱。
答赠沈孟学 其三
西湖一片白云秋,影落孤山水上浮。君自神仙谁不见,月明同在李膺舟。
郡斋同元美赋
游子苦行役,驱车自溟渤。依依车生亲,斗酒日云没。
秋风亦已厉,萧条众芳歇。何以赠君子,徙倚揽明月。
燕婉当及时,霜雪变华发。高足蔽天衢,浮云望双阙。
令德一见疑,积毁能销骨。中怀不复喻,邈若胡与越。
绸缪有故人,知音无仓卒。常恐远别离,含意向明发。
子夜歌 其九
欢心杨柳花,春风为颠倒。到头有感化,不离浮萍草。
将至梁园寄殿卿
谁擅梁园作赋才,只今枚叔在平台。春风好为传消息,恰是相如汉署来。
寄殿卿
一作山中客,蓬蒿自满庐。旧游谁独往,新著复何书。
李攀龙
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 589篇诗文
长歌行 其二
酬许右史九日小山见赠 其四
和聂仪部明妃曲 其二
杪秋登太华山绝顶
娇女诗 其一
汝宁徐使君 其八
答殿卿代寄正甫
咏古 其四
东陂同许殿卿陆南道函灌甫兄弟赋
许使君见过林亭 其二
挽王中丞 其一
宿华顶玉井楼 其一
铙歌 其十二 有所思
五凤曲
张明府见惠榴柿 其一
古诗后十九首 其三
寄赠元美四首 其三 藤障子
渡滹沱
岁杪再得殿卿书却寄
为魏使君送黄生归楚
送公实还南海
神弦歌三首 其三 圣郎曲
咏古 其十六
荅寄用晦王孙 其一
和梁宪使过密咏天仙宫白松 其二
塞上曲四首送元美 其三
赠郑将军之铜江 其四
送潘令之邯郸 其四
和题郭山人五岳游囊杂录 其四 瓢
代建安从军公燕诗并引 其四 代王仲宣
九日示殿卿
咏古 其六
武太常贞母太常是遗腹子
代香山寺老僧答
答寄殿卿见梦之作
公燕诗九首 其三 子建
哭子相 其三
寄怀蒲圻魏使君 其一
哭公实 其六
酬郭子坤感怀 其二
怀元美
乌栖曲 其二
于白雪楼送龚生入贡
子夜歌 其八
酬郭子坤感怀 其四
答元美问余近事 其二
秋日东村偶题 其二
和右史悼儿篇 其一
于郡城送明卿之江西 其三
建安体 其一
琅琊王歌 其四
重寄元美 其一
五日和许傅湖亭宴集 其二
乌生
酬许使君读鄙诗见赠 其二
送潘令之邯郸 其一
送莱芜萧簿
汝宁徐使君 其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