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何绛
大堤堤上柳丝丝,今日重来异昔时。岂是近人离别易,年年折尽路头枝。
集南园五先生祠 其一
明月正当户,良朋共此时。昔人不可作,大雅鲜能追。
忽睹师中律,难观霸上儿。因君发长叹,流俗竟如斯。
寄张超然 其二
溪涧冰来懒灌园,残编读罢闭柴门。文章盖世曾推仰,却喜南人得殿元。
送梁药亭北上 其二
京雒春寒重,狐裘着几层。想君骑赐马,还蹋柳边冰。
裁札存山友,笼诗费寺僧。恐相吟咏者,难得旧时朋。
淀心亭
小亭斜向水,石路绕回廊。鹤过溪桥静,门空菡萏香。
钟声清滞虑,草色引微凉。自到林中住,诸缘欲渐忘。
寿黄澹轩 其一
人日新莺树树回,觥船交错绮筵开。梅花正傍君头白,喜得清香岁岁来。
石浪园 其二
路尽双桥接,楼台倚岸偏。千头梅子树,几片素馨田。
石涧归潮涨,林花带露鲜。板舆时奉母,泛览薄凉天。
送黎雨亭之惠阳时余将有琼州之行
君自出门去,循州非我同。岁残余渡海,乃在五指东。
岂作乘桴想,聊怀采药风。归来或见念,书札时相通。
自电白至海安 其十
双溪直下水迢迢,又逐东风过小桥。见有雁飞犹未海,望无山处渐闻潮。
远公自石桥精舍罢讲初归作
松花久向云中食,黄叶无端逐水流。尘世是非何处尽,归来犹及小山秋。
广州元夜歌 其七
堂上鸣琴百务休,美人何处不风流。家家弦诵寻常事,最是花时月满楼。
哀明死事都督冲汉羽公 其一
裹疮阵战捍危城,国破为臣敢独生。怪得珠江江上水,至今犹作怒涛声。
感秋 其六
朝汉台成千载馀,苍苍松柏绕阶除。蛮夷长老知天命,陆贾南来一纸书。
自电白至海安 其四
瘴云乍起四天低,鳷鹊飘鹞无定栖。不是据鞍凭老马,纵逢沮溺路终迷。
横塘曲为泽远弟池园作 其五
绿水青帘小槛幽,鲭鲂白鳊数千头。坐来莫说机心事,多恐群鱼渐远游。
送白大师入山 其一
但识安心法,皇城亦厌居。青山发幽兴,白社得真如。
勿使一尘染,能令万虑虚。春来须策杖,还访尔精庐。
将归北田家蒲涧携酒同诸子云峰饯别
万树苍松下,一筵萧寺边。晚风吹不断,离思满青天。
鲁酒勿云薄,醇醪有众贤。明朝挂帆去,独诵宠行篇。
同家天木黎雨亭访六圆上人
枳花树树啼春鸟,梅子青青客到来。清磬一声山屐响,白头僧把寺门开。
点头石
獦獠幡非动,生公石点头。一时捏怪者,流毒在千秋。
孤山吊胡烈妇墓 其三
于归不负许身时,一语随君未敢欺。地下若逢前代主,休将底事与他知。
朝云墓十首次孙西庵先生韵 其二
此生多是厌羁离,欲语潸然便泪垂。触石晴云凝翠鬓,带风杨柳浪娥眉。
鱼吹细浪摇歌扇,蝶恋馀香舞好枝。自别钱塘山水后,愁添益恨绕天涯。
何绛
何绛,顺庆(今四川南充市北)人。徽宗宣和间进士(清康熙《顺庆府志》卷四)。► 332篇诗文
寄陶握山 其一
琼南杂咏 其三
朝云墓十首次孙西庵先生韵 其八
西湖后曲 其四
赠赛娥校书 其二
古歌 其六
出宿江门寄别任肇楚
琼南杂咏 其一
孤山吊胡烈妇墓 其一
丙寅春三月叶端五招饮后山寿燕亭
圭峰白云词 其二
寿文昌林君卫 其一
宿华首台
吴门送契如竹仙两大师归粤
自河头入山 其四
送谭目衡游龙川 其二
宿锦岩东庵呈昱微上人
寿月涛上人 其二
广州竹枝辞 其三
朝云墓十首次孙西庵先生韵 其七
人日作客那邕与主人王问溪赋共用东坡人日韵
寄小金山敏言上人
送朱子成之西粤经纪张默庵后事
送汪十三南湘之惠州 其一
惠阳竹枝辞 其三
广州元夜歌 其九
十八夜多异精舍与超有上人坐月
入罗浮住石洞作
送远斋和尚还翠微 其一
送吴虎泉计偕
自电白至海安 其一
宿玉屏峰顶
珠崖杂咏 其五
月夜独坐寄谦长侄
送胡云仲归豫章
送梁药亭春州修志 其二
寿文昌林君卫 其二
寄张超然 其三
珠崖杂咏 其二
寄陶握山 其二
广州元夜歌 其一
送陈六一广文赍志入都
朝云墓十首次孙西庵先生韵 其四
感秋 其四
白山大师非台落成相对坐月
自河头入山 其八
任山有家蒲涧将归冈州邀予宿别珠江江上
粤台新柳 其五
赠李少君 其一
赣州晤郑珠江简讨即送之入都 其三
自电白至海安 其六
太常祖
送魏之秦 其三
赠赛娥校书 其一
十六夜任肇楚邀同新沙寓楼看月
宿诃林写蕉轩呈白大师
广州竹枝辞 其四
题湘江秋霁图 其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