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永叔寄诗八首并祭子渐文一首因采八诗之意警

永叔寄诗八首并祭子渐文一首因采八诗之意警

宋代 梅尧臣

昔闻退之与东野,相与结交贱微时。
孟不改贫韩渐贵,二人情契都不移。
韩无骄矜孟无腼,直以道义为己知。
我今与子亦似此,子亦不愧前人为。
北都健儿昨日至,扣门乃得所遗诗。
上言病中初有寄,下言我咏蟠桃枝。
盛衰开落感残杏,暮春无事羡游丝。
班班鸠鸣忽怀念,一扫十幅无闲辞。
洛川花图多品目,斗新争巧始可疑。
读书又忆石夫子,似蚕作茧诚有之。
镇阳归梦北潭北,吟此八章谁谓痴。
最後有文吊尹子,寿夭唑问信所悲。
共书大轴许传玩,一日百展曾忘疲。
报君亦欲齎满轴,恐费纸墨令人嗤。

诗人梅尧臣的古诗

张圣民席上赋红梅

宋代 梅尧臣

吾家有嘉树,红蕊开朝雾。
笑杏少清香,鄙梅多俗趣。
江都别乘居,似见句溪圃。
坐中勿苦疑,结子看春暮。

朱桵

宋代 梅尧臣

明珠摘木末,红露贮金盘。
始见侍臣赐,已为黄雀残。
味兼羊酪美,食厌楚梅酸。
苑囿东周盛,累累映叶丹。

云间月

宋代 梅尧臣

明明云间月,皎皎莫可指。
雄乌与牡兔,万岁不生子。
三旬後乃合,徒用成甲癸。
焉见下土物,长养各私己。
蛇蝎满窟隙,嗣毒自未已。
天地岂有意,盛德名不死。

杂言送当世待制知杨州

宋代 梅尧臣

广陵老人争持壶酒,朝言送少年使君,
暮言迎少年太守,少年俱是玉墀人,
文章快利生铜吼。莫作芜城赋,
事往复何有。莫听嵇康琴,
商声岂堪久。今当太平非不偶,
星宿煌煌罗北斗。杨州古富变荒凉,
万俗一心依父母。地包淮海江湖宽,
货走荆吴楚越厚。开酿刲羊愿遇宾,
天下沄沄不轻口。

和普公赋东园十题 其九 紫竹

宋代 梅尧臣

西南产脩竹,色异东筠绿。裁箫映檀唇,引枝宜凤宿。

移从几千里,不改生幽谷。

道中谢晏相公寄酒

宋代 梅尧臣

赪泥墨印几壶醁,将慰穷途阮步兵。一夜临流对明月,举杯愁听雁来声。

和颖上人南徐十咏其五望海楼

宋代 梅尧臣

尝闻观蹄涔,讵识海水大。
浩浩与天同,滔滔众流会。
平吞江作练,远泻河如带。
终日郡楼间,欲取长鲸鱠。

与正仲屯田游广教寺

宋代 梅尧臣

春滩尚可涉,不惜溅衣裾。
古寺入深树,野泉鸣暗渠。
酒杯参茗具,山蕨间盘蔬。
落日还城郭,人方带月锄。

昭信淮上

宋代 梅尧臣

清淮渺然去,白浪势如奔。
同发已先远,独行将向昏。
洲长宁辨路,夜泊偶依村。
灯火稍觉乱,应闻人语喧。

舟上采菊

宋代 梅尧臣

泯泯平慢流,行当季秋月。
演漾过汀洲,汀洲芳杜歇。
白露夜正霏,黄菊寒更发。
采以泛酒卮,不独映华发。

张尧夫寺丞改葬挽词三首 其三

宋代 梅尧臣

旧坟为润齧,新冢得山深。斩木来荒路,移松出近岑。

黄鹂啼棘上,玉女问泉音。强作挽人唱,傥知哀感心。

禽言四首 其二 提壶

宋代 梅尧臣

提壶芦,沽美酒。风为宾,树为友。山花缭乱目前开,劝尔今朝千万寿。

早至颖上县

宋代 梅尧臣

夜发晓未止,独行淮水西。
明知寒草露,暗湿瘦骢蹄。
半灭竹林火,数闻茅屋鸡。
秋天畏残暑,不为月光迷。

宿安上人

宋代 梅尧臣

胥裴喜我至,冒雨夜出城。灯前相对语,怪我面骨生。

为言憔悴志,因意多不平。亦见子颔须,长黑已可惊。

知子有所立,毛发随世情。子心且如旧,后辈苦前轻。

潘歙州怪予遂行与黄君同路黄先游浙矣依韵酬

宋代 梅尧臣

未识潘岳貌,已知潘岳名。
去年改藩潘,暂此解佩缨。
一见意已合,谈笑仆屡更。
岂唯文学富,况亦论事精。
溪边昔欲罢,屑屑秋雨零。
於今又闻蝉,重起悲凉情。
作诗远见招,值我将西行。
譬彼矫翼鸟,革然顾侣鸣。
苍山不可陟,空入江上舲。
黄君虽云约同泛,明日自访柳恽汀。
寒儒所向多不成,或西或东车马惊。
高楼登望酸目睛,欲观弄涛仍脍鲸。
新安太守空相迎,举手谢君江水清。

依韵和王景彝马上忽见槐花

宋代 梅尧臣

六月御沟驰道间,青槐花上夏云山。退朝侧帽惊时晚,近树闻香暗咏闲。

新雨贾生车喜出,旧年潘岳鬓添斑。老惭太学无经术,空饱齑盐强往还。

欲雪复晴

宋代 梅尧臣

阴云不成雪,碧瓦有繁霜。
日气生帘额,冰条结井床。
飞乌鸣自乐,古木昼仍殭。
谁意斗晴後,苦寒胜北方。

过永庆院

宋代 梅尧臣

荒凉旧兰若,古屋两三重。
庭下已无柏,涧边唯有松。
石阶生薜荔,香座缺芙蓉。
化俗似禅衲,破来缝石缝。

宣州杂诗二十首 其十

宋代 梅尧臣

诸葛久精妙,已能闻国都。紫毫搜老兔,苍鼠拔长须。

露筦何明净,烟丸事染濡。班超投此去,死作玉关夫。

再至洛中寒食

宋代 梅尧臣

西洛逢寒食,依依似昔年。
千门方禁火,九野自生烟。
飘泊梨花雨,追随杏叶鞯。
游人莫惜醉,风景满伊川。
梅尧臣

梅尧臣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569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