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释守卓
食施何如法施均,绿杨青草几番春。擎盂好好廛中去,莫惜眉毛指向人。
师自作真赞 其六
曾戴花冠入东鲁,又携角杖到西乾。恶嫌黄檗无多子,笑许韶阳烂漫禅。
睦州担板
脑后与一锥,头头堕坑坎。直饶唤不回,也是虚担板。
休担板,透过睦州关,乾坤一只眼。
临终前一日和云门曲
衲僧要唱云门曲,六六从来三十六。曹源有个痴禅人,解道一生数不足。
数不足,不属金石与丝竹。等闲一拍五音全,直道如弦已曲录。
从教岁去年来,依旧山青水绿。
云门糊饼
左眼半斤,右眼八两。不问亲疏,有功者赏。
即来言和答公任侍郎 其三
旷大劫来没作做,今日非新昨非故。回光暂借瞥时间,豁见长灵名得度。
岩头甘贽家过夏因缘二颂 其二
针头扎去几人知,妇儿女子莫猜疑。圣凡命脉果何在,向此须明上上机。
偈二十四首 其二十二
长期告毕,法岁云周。木人施草,石女周筹。衲僧了无交涉,那更头上安头。
横担楖栗,笑傲清秋。要去即去,得留且留。逢人若问长灵老,向道浩浩尘中斗铁牛。
偈二十四首 其四
人无心合道,困来不觉和衣倒。不老不不老,法身真个入荒草。
了无来,随分讨,粪扫堆头拾得宝。木人石女共欢呼,信手拈来用恰好。
青山无尽意无穷,何须更觅来时道。
智门莲花
莲花荷叶的须分,无限清香付与君。弹指若知霄汉路,便能平地起烟云。
东山礼祖塔二首 其一
云拥莲峰插太虚,清香不付岭南卢。而今五叶分明在,触处离披见得无。
师自作真赞 其四
南海之滨,兔生两角。幕阜之顶,硗硗确确。从十年游,脚跟皴剥。
讨甚机锋,七错八错。
偈十九首 其三
久雨不晴今日晴,和泥合水要分明。虚空湿了何妨事,依旧太阳东畔生。
勉初志
四山相逼势如奔,三鼠侵藤那久存。莫倚少年轻白日,急须回首入空门。
送诸方行化 其五
本觉本来明,乘缘须体妙。壁立何匹俦,沤和生谈笑。
万化了全机,千机全一照。波昏月岂亡,水清光自曜。
赞三祖
白衣受道,瘥病非药。无欠无馀,有锤有凿。觅解脱门,汝为谁缚。
赞太平勤禅师
铁石咽喉,吞栗棘蓬于白云山下。风蓬号令,示金刚圈于皖伯台前。
十年据坐道场,四海喧腾声价。无佛法可说,有公桉须行。
望风何多,一进一退。稽首赞扬,得罪得罪。
偈二十四首 其五
二月桃花红,三月李花白。要调满庭芳,须会十八拍。
山中偶作五首 其五
爽快怜清景,迟回出草庵。寒山一倾盖,明月印寒潭。
三界唯心万法唯识
三界唯心,海岳销沈。万法唯识,青黄曲直。天上人间,乃规乃则。
眼耳即真,见闻俱惑。孰为言宣,讵假玄默。混尔圆常,分尔百亿。
迷悟不来,尘毛匪忒。
偈十九首 其十九
昨朝炒炒闹,今朝闹炒炒。波斯失白氎,拾得铁钱钞。
释守卓
释守卓(一○六五~一一二四),俗姓庄,泉南(今福建泉州)人。弱冠游京师,肄业天清寺,试大经得度。游学至三衢,见南禅清雅禅师。舍去,抵姑苏定慧寺,从遵式禅师,通《华严》。时灵源清禅师住龙舒太平寺,道鸣四方,遂前往依从。清禅师迁住黄龙寺,守卓随侍十载。既而又至太平寺,佛鉴勤禅师请居第一座。后主舒州甘露寺,又迁庐州能仁资福寺,终住东京天宁万寿寺。称长灵守卓禅师,为南岳下十四世,黄龙清禅师法嗣。徽宗宣和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卒,年五十九。有《长灵守卓禅师语录》。► 122篇诗文
送谌首座归永嘉
汝是慧超
送诸方行化 其六
偈十九首 其十四
白圭无玷
灵然居士施曲木禅床因坐小参以颂示众
赞四祖
瞻双塔
山中偶作五首 其一
题廓然居士指庵
偈十九首 其一
偈十九首 其十三
偈十九首 其十一
国师三唤侍者
投子下绳床立
虾蟆头上戴青苔
和昭默老人寄示拂子颂
云门俱子
小偈四首寄示心然道人聊资体味以进个中精淳之趣 其三
拟寒山四首 其二
珊瑚枝枝撑著月
偶言
偈二十四首 其二
偈十九首 其六
偈十九首 其十七
偈二十四首 其一
偈十九首 其九
赞灵源和尚二首 其二
偈二十四首 其九
师自作真赞 其三
定上座桥上立有座主问如何是禅河深处须穷底
偈二十四首 其十四
答问颂五首 其二
道吾生也不道
偈二十四首 其十三
偈二十四首 其六
赞二祖
山居三首 其一
答问颂五首 其一
拟寒山四首 其三
偈二十四首 其十八
偈二十四首 其三
小偈四首寄示心然道人聊资体味以进个中精淳之趣 其四
师自作真赞 其五
曹山向火因缘日照寒潭明更明
送诸方行化 其一
小偈四首寄示心然道人聊资体味以进个中精淳之趣 其一
牧牛颂示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