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释守卓
见见须教透顶门,顶门开处宝光分。照彻古今无比况,犹来佛祖是儿孙。
到头珠有水,未免线因针。
偈二十四首 其八
欲明生死须穷道,一叶落时天下秋。不涉去来常变化,归根得旨但随流。
师自作真赞 其四
南海之滨,兔生两角。幕阜之顶,硗硗确确。从十年游,脚跟皴剥。
讨甚机锋,七错八错。
山中偶作五首 其五
爽快怜清景,迟回出草庵。寒山一倾盖,明月印寒潭。
德山棒临济喝
德山棒,临济喝。铜金刚,铁菩萨。轰雷发处,有耳皆聋。
撒星来时,无眼不瞎,瞎与公重指曹溪月。
投子下绳床立
爱向江边弄钓丝,碧潭深处有嘉鱼。钩头不是无香饵,个底如何钓得渠。
偈二十四首 其二十三
过现无三世,星霜有四明。秋残心似口,冬至眼如眉。
了了何依住,新新孰变移。岁寒同饮啄,冷暖自家知。
送诸方行化 其六
林下既了空,尘中须达事。随事了真空,自空展化事。
事空空事中,淘镕成宝器。宝器盛醍醐,是曰甘露味。
山中偶作五首 其三
坐石吊孤影,看云笑此身。蒲团无限意,分付与何人。
三界唯心万法唯识
三界唯心,海岳销沈。万法唯识,青黄曲直。天上人间,乃规乃则。
眼耳即真,见闻俱惑。孰为言宣,讵假玄默。混尔圆常,分尔百亿。
迷悟不来,尘毛匪忒。
拟寒山四首 其四
见道即修道,无心谁悟心。是非凡与圣,成坏古无今。
碧涧流残叶,微风入静林。谁来石岩下,教汝夜穿针。
僧问四料拣因而颂之 其四
人境俱不夺,东西任该抹。七九六十三,相逢阿喇喇。
偈十九首 其十
释迦掩室,过犯弥天。维摩杜词,自救不了。如何如何,口门太小。
送愿上人归龙山省侍昭默老人
我省老师未尝病,汝行亲省病老师。汝我同门无异路,彼彼步步不相随。
肯谓长行无伴侣,正宜念念念在兹。我惭塞责成拘局,心虽默堂身远离。
尔能急义重去就,身心俱往更由谁。千里龙山不日到,归心犹恐锡飞迟。
无病病师力奉侍,不亲亲者真其资。双溪幕阜不相远,一往一来皆妙期。
岩头甘贽家过夏因缘二颂 其二
针头扎去几人知,妇儿女子莫猜疑。圣凡命脉果何在,向此须明上上机。
偈二十四首 其十三
日出心光耀,堂堂更孤峭。天阴性地昏,风寒早闭门。
不知天地者,刚道有乾坤。欲明还得暗,打破却浑仑。
争如回首家乡路,寒食依前是暮春。
偈十九首 其六
步步登高,从空放下。南北东西,曾无缝罅。教外别传,一切话霸。
送诸方行化 其四
甘露无底钵,禅人要拈拨。浩浩尘土中,一佛二菩萨。
撞著老维摩,轻轻共伊说。施者非福田,是谁纳败阙。
咦。
国师三唤侍者
唤处分明应处亲,不知谁是负恩人。东家漏泄西家事,却使傍观笑转新。
山中偶作五首 其一
万化曾无间,真机宛自灵。白云盘作盖,青嶂列为屏。
偈十九首 其十三
黄河水,出昆崙,要得分明转见昏。若欲迥超无间业,灭却如来正法轮。
释守卓
释守卓(一○六五~一一二四),俗姓庄,泉南(今福建泉州)人。弱冠游京师,肄业天清寺,试大经得度。游学至三衢,见南禅清雅禅师。舍去,抵姑苏定慧寺,从遵式禅师,通《华严》。时灵源清禅师住龙舒太平寺,道鸣四方,遂前往依从。清禅师迁住黄龙寺,守卓随侍十载。既而又至太平寺,佛鉴勤禅师请居第一座。后主舒州甘露寺,又迁庐州能仁资福寺,终住东京天宁万寿寺。称长灵守卓禅师,为南岳下十四世,黄龙清禅师法嗣。徽宗宣和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卒,年五十九。有《长灵守卓禅师语录》。► 122篇诗文
偶言
偈十九首 其三
赞灵源和尚二首 其二
答问颂五首 其二
偈二十四首 其二十一
世尊拈花迦叶微笑
赞三祖
珊瑚枝枝撑著月
灵然居士施曲木禅床因坐小参以颂示众
偈二十四首 其十七
赞六祖
偈二十四首 其九
虾蟆头上戴青苔
曹山向火因缘日照寒潭明更明
偈二十四首 其十一
读传灯录
勉初志
三圣到德山即展坐具
止堂铭
偈二十四首 其十四
偈十九首 其十七
云门糊饼
智门莲花
偈二十四首 其十九
偈二十四首 其十
偈十九首 其十九
偈二十四首 其七
白圭无玷
偈二十四首 其十八
僧问六相义因示以偈
拟寒山四首 其一
偈十九首 其一
岩头甘贽家过夏因缘二颂 其一
送诸方行化 其五
临终前一日和云门曲
宗门一句
偈二十四首 其二十二
赞五祖
偈二十四首 其十五
偈二十四首 其二十四
赞二祖
偈二十四首 其五
和昭默老人寄示拂子颂
偈十九首 其七
题廓然居士指庵
赞灵源和尚二首 其一
偈十九首 其十一
瞻双塔
偈十九首 其四
答问颂五首 其三
偈二十四首 其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