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释守卓
仙重三千不可图,从教千古强名模。长因塞北烟尘息,记得江南啼鹧鸪。
不许夜行投明须到
虚空产生铁牛儿,头角分明也太奇。踏破澄潭深处月,夜阑牵向雪中归。
即来言和答公任侍郎 其三
旷大劫来没作做,今日非新昨非故。回光暂借瞥时间,豁见长灵名得度。
偈十九首 其十五
因行不妨掉臂,求他不妨求己。面前山子若存,处处无风浪起。
一声鸿雁忽闻时,尽在愁人窠窟里。
山中偶作五首 其五
爽快怜清景,迟回出草庵。寒山一倾盖,明月印寒潭。
赞五祖
浊港转身,破头印法。五叶芬芳,千徒杂踏。于秀于能,谁离谁合。
师自作真赞 其六
曾戴花冠入东鲁,又携角杖到西乾。恶嫌黄檗无多子,笑许韶阳烂漫禅。
牧牛颂示众
日用须牧牛,鼻索莫离手。露地非自然,驯良在日久。
鞭绳既无用,人牛复何有。此时唯己知,始觉从前咎。
答问颂五首 其五
问取修山主,浅浅实甚深。若谓唯心现,玄艘已陆沉。
偈二十四首 其十九
大圆鉴中同结社,一微尘里共安居。释迦弥勒无门入,不到到者真丈夫。
大丈夫汉,撩著便知来由,不为分外。若更拟议踌躇,何啻云泥万里。
所以道十五日已前点即不到,十五日已后到即不点。
且道点即是,不点即是。长因虎啸风生处,记得龙吟雾起时。
刘公任侍郎比乞法名示之以妙通兹承佳偈因和以答
法法彰全妙,心心祇自通。迥然分木迹,廓尔绝边中。
谛了名斯立,安行实所从。大哉无事事,裴运有孤风。
国师三唤侍者
唤处分明应处亲,不知谁是负恩人。东家漏泄西家事,却使傍观笑转新。
赞四祖
法法明心,尘尘垂手。正出黄梅,傍生牛首。巍巍双峰,天长地久。
偈十九首 其二
四维风景寥寥,极目晴空廓落。孰为目丑是非,何用识情卜度。
石火迸光,清秋一鹗。言前得旨已周遮,句后无踪徒摸索。
劄著不行,秦时
偈二十四首 其十
古佛真宗,弥满成现。明眼衲僧,作么生辨。切忌撞头磕脑。
拟寒山四首 其四
见道即修道,无心谁悟心。是非凡与圣,成坏古无今。
碧涧流残叶,微风入静林。谁来石岩下,教汝夜穿针。
偈二十四首 其十七
生死即涅槃,涅槃即生死。全迷即全悟,全死即全生。
魔佛齐平,孰为非道。又须知生死非涅槃,涅槃非生死。
无生死而不显涅槃,无涅槃而不度生死。法法显然,尘尘自离。
到者里,更须有转身一路。若也转得,枯木枝头,别迎春色。
踢倒铁围山,踏翻生死海。从教月色和云白,管取春来草又青。
偈十九首 其八
飞金乌,走玉兔,刹那之间成新故。一阳复处透全身,露柱开花还峭措。
炒茅栗,煮山芋,衲僧活计随时做。胡家曲拍自分明,晷运推移何处去。
堪嗟茫茫尘世人,几个暂行休歇路。今年不见去年人,多少今人成古墓。
张三李四醉昏昏,笑杀甘露拄杖子。
师自作真赞 其五
铁牛奔入玉麟队,自古无双今一对。脱体堂堂呈似伊,有眼无口如何会。
偈二十四首 其二十
五五二十五,人人超佛祖。撩著未知机,黄金成粪土。
诸禅德,莫莽卤,夷门山朝朝走入。新罗占波国里,卖吉州针。
相逢醉老婆,寻牛撞著虎。
偈十九首 其七
风非别凉,火是本热。冷坐九年,元来未瞥。
释守卓
释守卓(一○六五~一一二四),俗姓庄,泉南(今福建泉州)人。弱冠游京师,肄业天清寺,试大经得度。游学至三衢,见南禅清雅禅师。舍去,抵姑苏定慧寺,从遵式禅师,通《华严》。时灵源清禅师住龙舒太平寺,道鸣四方,遂前往依从。清禅师迁住黄龙寺,守卓随侍十载。既而又至太平寺,佛鉴勤禅师请居第一座。后主舒州甘露寺,又迁庐州能仁资福寺,终住东京天宁万寿寺。称长灵守卓禅师,为南岳下十四世,黄龙清禅师法嗣。徽宗宣和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卒,年五十九。有《长灵守卓禅师语录》。► 122篇诗文
即来言和答公任侍郎 其二
珊瑚枝枝撑著月
偈二十四首 其十一
偈二十四首 其三
岩畔春将老四首 其二
偈十九首 其十八
送诸方行化 其七
答问颂五首 其二
三界唯心万法唯识
答问颂五首 其三
答问颂五首 其一
送诸方行化 其一
偈二十四首 其二十四
偈十九首 其四
赞灵源和尚二首 其二
汝是慧超
瞻双塔
送谌首座归永嘉
偈二十四首 其二十一
偈十九首 其十
岩头甘贽家过夏因缘二颂 其二
偈二十四首 其十二
偈十九首 其十七
送愿上人归龙山省侍昭默老人
道吾生也不道
送诸方行化 其六
送诸方行化 其四
偈十九首 其六
宗门一句
岩头甘贽家过夏因缘二颂 其一
僧问四料拣因而颂之 其四
偈二十四首 其七
读传灯录
偈二十四首 其六
答问颂五首 其四
赞太平勤禅师
云门俱子
止堂铭
小偈四首寄示心然道人聊资体味以进个中精淳之趣 其一
睦州担板
智门莲花
师自作真赞 其三
师自作真赞 其一
东山礼祖塔二首 其一
寄徐师利 其一
送慈侍者宁亲
三圣到德山即展坐具
赞六祖
偈二十四首 其五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