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释守卓
因行不妨掉臂,求他不妨求己。面前山子若存,处处无风浪起。
一声鸿雁忽闻时,尽在愁人窠窟里。
偈二十四首 其十
古佛真宗,弥满成现。明眼衲僧,作么生辨。切忌撞头磕脑。
岩畔春将老四首 其二
岩畔春将老,残花自点苔。牛头峰下客,曾见祖师来。
偈二十四首 其十九
大圆鉴中同结社,一微尘里共安居。释迦弥勒无门入,不到到者真丈夫。
大丈夫汉,撩著便知来由,不为分外。若更拟议踌躇,何啻云泥万里。
所以道十五日已前点即不到,十五日已后到即不点。
且道点即是,不点即是。长因虎啸风生处,记得龙吟雾起时。
赞太平勤禅师
铁石咽喉,吞栗棘蓬于白云山下。风蓬号令,示金刚圈于皖伯台前。
十年据坐道场,四海喧腾声价。无佛法可说,有公桉须行。
望风何多,一进一退。稽首赞扬,得罪得罪。
赞五祖
浊港转身,破头印法。五叶芬芳,千徒杂踏。于秀于能,谁离谁合。
赞六祖
驾白牛车,受黄梅印。没体归神,当机发迅。真轨无差,坤维大顺。
衣止不传,法唯自信。曹源一滴起滔天,千古南宗谁独振。
拟寒山四首 其一
有物是何物,周流泄妙机。春晴山鸟语,日暮洞云归。
指是马还是,心非佛亦非。谁能同彼此,携手入玄微。
偈十九首 其十四
空中呈鸟迹,水上露灯毬。要辨渠端的,玉人骑铁牛。
偈十九首 其十
释迦掩室,过犯弥天。维摩杜词,自救不了。如何如何,口门太小。
刘公任侍郎比乞法名示之以妙通兹承佳偈因和以答
法法彰全妙,心心祇自通。迥然分木迹,廓尔绝边中。
谛了名斯立,安行实所从。大哉无事事,裴运有孤风。
拟寒山四首 其二
一念通真际,尘尘秘藏开。当头谁是主,撒手自为媒。
大海收毛孔,神珠隐蚌胎。此时知佛祖,犹向外边来。
偈二十四首 其十八
一月普现一切水,一灯能传百千灯。此时不彻全身句,眨起眉毛已葛藤。
云门俱子
俱,俱,本祖丕图。淳风一振,处处欢呼。百草头上,荐献还殊。
七佛之师亲识面,元来祇是古文殊。
送诸方行化 其七
食施何如法施均,绿杨青草几番春。擎盂好好廛中去,莫惜眉毛指向人。
偈二十四首 其九
晴来又雨,雨了又晴。辉天电闪,震地雷鸣。争奈室中人不闻何。
送愿上人归龙山省侍昭默老人
我省老师未尝病,汝行亲省病老师。汝我同门无异路,彼彼步步不相随。
肯谓长行无伴侣,正宜念念念在兹。我惭塞责成拘局,心虽默堂身远离。
尔能急义重去就,身心俱往更由谁。千里龙山不日到,归心犹恐锡飞迟。
无病病师力奉侍,不亲亲者真其资。双溪幕阜不相远,一往一来皆妙期。
送诸方行化 其五
本觉本来明,乘缘须体妙。壁立何匹俦,沤和生谈笑。
万化了全机,千机全一照。波昏月岂亡,水清光自曜。
山中偶作五首 其一
万化曾无间,真机宛自灵。白云盘作盖,青嶂列为屏。
拟寒山四首 其四
见道即修道,无心谁悟心。是非凡与圣,成坏古无今。
碧涧流残叶,微风入静林。谁来石岩下,教汝夜穿针。
师自作真赞 其三
镜中电影急观瞻,水底灯毬休把捉。忘言要辨此时机,万里清秋看一鹗。
释守卓
释守卓(一○六五~一一二四),俗姓庄,泉南(今福建泉州)人。弱冠游京师,肄业天清寺,试大经得度。游学至三衢,见南禅清雅禅师。舍去,抵姑苏定慧寺,从遵式禅师,通《华严》。时灵源清禅师住龙舒太平寺,道鸣四方,遂前往依从。清禅师迁住黄龙寺,守卓随侍十载。既而又至太平寺,佛鉴勤禅师请居第一座。后主舒州甘露寺,又迁庐州能仁资福寺,终住东京天宁万寿寺。称长灵守卓禅师,为南岳下十四世,黄龙清禅师法嗣。徽宗宣和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卒,年五十九。有《长灵守卓禅师语录》。► 122篇诗文
答问颂五首 其二
偈十九首 其十五
瞻双塔
曹山向火因缘日照寒潭明更明
偈二十四首 其十四
山居三首 其一
偈二十四首 其二十一
虾蟆头上戴青苔
师自作真赞 其二
偈十九首 其八
珊瑚枝枝撑著月
偈十九首 其十七
不许夜行投明须到
偈二十四首 其二
偈二十四首 其五
答问颂五首 其三
汝是慧超
山中偶作五首 其五
赞二祖
三界唯心万法唯识
偈二十四首 其二十三
偈二十四首 其十五
偈十九首 其十三
偈十九首 其十一
师自作真赞 其一
小偈四首寄示心然道人聊资体味以进个中精淳之趣 其一
僧问四料拣因而颂之 其四
偈十九首 其九
三圣到德山即展坐具
智门莲花
即来言和答公任侍郎 其二
赞灵源和尚二首 其一
定上座桥上立有座主问如何是禅河深处须穷底
偈二十四首 其十三
宗门一句
临终前一日和云门曲
偶言
送诸方行化 其六
赞四祖
偈十九首 其七
牧牛颂示众
读传灯录
偈二十四首 其一
德山棒临济喝
题廓然居士指庵
投子下绳床立
师自作真赞 其四
山居三首 其二
送慈侍者宁亲
偈十九首 其十八
风幡谁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