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偈颂一百六十首 其一一四

偈颂一百六十首 其一一四

宋代 释宗杲

诸法本来绝待,触目且拘碍。只因断臂觅心,便有人求忏罪。

无文印子既成,付法传衣厮赖。致令卢老黄梅,坠石腰间舂碓。

将谓有法与人,问著却言不会。引得后代儿孙,尽作韩獹逐块。

虽欲扶竖宗乘,奈何东倒西傫。子细检点将来,直是令人叵耐。

若也尽令而行,一击须教粉碎。有时静坐思量,就中也有可爱。

深沙共脩罗结亲,金刚与土地指背。

诗人释宗杲的古诗

偈颂一百六十首 其五十四

宋代 释宗杲

法身报身化身,咄哉魍魉妖精。三眼国中逢著,笑杀无位真人。

颂古一百二十一首 其三

宋代 释宗杲

拈起一枝华,风流出当家。若言付心法,天下事如麻。

圜悟和尚赞三首

宋代 释宗杲

道大德备之词,先师之真。
此处无金二两,俗人酤酒三升。
超佛越祖之谈,赞师之禅。
削圆方竹杖,鞔却此茸毡。
无可谕,无可说,
正是守著击驴橛。那堪更言七坐道场三奉诏旨,
大似郑州出曹门,且喜没交涉。
降此之外,毕竟如何。
江南两浙,春寒秋热。
寄语诸方,不要饶舌。

德光禅人求赞

宋代 释宗杲

有德必有光,其光无间隔。名实要相称,非青黄赤白。

参彻佛祖顶

颂古一百二十一首 其八

宋代 释宗杲

见得分明识得亲,举来犹自涉涂程。直饶不犯毫芒者,也是拈䭔舐指人。

李参政转物庵

宋代 释宗杲

若能转物,即同如来。
咄哉瞿昙,诳唬痴獃。
物无自性,我亦非有。
转者为谁,徒劳心手。
知无自性,复是何物。
瞥起情尘,扪空揣骨。
此庵无作,住者何人。
具顶门眼,试辨疏亲。

偈颂一百六十首 其九十七

宋代 释宗杲

一二三四五,五四三二一。返覆数千回,总不出今日。

霜风刮地来,法身赤骨

天童和尚赞

宋代 释宗杲

烹佛烹祖大炉韝,锻凡锻圣恶钳锤。起曹洞于已坠之际,针膏肓于必死之时。

善说法要,罔涉离微。不起于座,而变荆棘林为梵释龙天之宫而无作无为。

神澄定灵,雪顶庞眉。良工幻出兮,不许僧繇知。虚堂张挂兮,梁宝公犹迷。

个是天童老古锥,妙喜知音更有谁。

颂古一百二十一首 其六十五

宋代 释宗杲

祖父田园都卖了,四边界至不曾留。奈何犹有中心树,恼乱春风卒未休。

颂古一百二十一首 其一○九

宋代 释宗杲

陕府铁牛白癞,嘉州大像耳聩。两个病痛一般,咄哉漆桶不快。

入定观音赞

宋代 释宗杲

世间种种音声相,众以耳听非目睹。
唯此大士眼能观,瞑目谛观为佛事。
於眼境界无所取,耳鼻舌身意亦然。
善哉心洞十方空,六根互显如是义。
眼色耳声鼻嗅香,身触意思无差别。
当以此观如是观,取此为实成妄想。
若离妄想取实法,展转惑乱失本心。
本心既失随颠倒,不见大士妙色身。
无眼耳鼻舌身意,互显之义亦寂灭。
亦无大士妙色身,亦无种种音声相。
佛子能作如是观,永离世间生死苦。

偈颂一百六十首 其一一六

宋代 释宗杲

洞山万里一条铁,浏阳一击百杂碎。云门关字常现前,翠岩眉毛在不在。

赞法海真

宋代 释宗杲

廓圆通门,续云门派。
燕坐胡床,虎视百怪。
佩毗卢印,推伏魔外。
一句当阳,电光非快。
不动道场,而入三昧。
赞之毁之,俱遭白癞。

颂古一百二十一首 其三十六

宋代 释宗杲

有佛处不得住,生铁称锤被虫蛀。无佛处急走过,撞著嵩山破灶堕。

三十里外莫错举,两个石人相耳语。恁么则不去也,此语已行遍天下。

摘杨华,摘杨华,唵嚤呢哒哩吽㗶吒。

舟峰长老求赞

宋代 释宗杲

萧萧洒洒,有取有舍。
藞藞苴苴,无真无假。
客来须看,贼来须打。
一条竹蓖,天上天下。
背触当锋,任人酬价。
咄哉村僧,少说大话。
龟年收取挂高,从他赞叹从他骂。

偈颂一百六十首 其一○三

宋代 释宗杲

秋江清浅时,白露和烟岛。良哉观世音,春身入荒草。

在荒草,不须讨。不识大歌妻,元来是嫂嫂。

许司理请赞

宋代 释宗杲

湛不摇处,正好著力。
欲识吾真,出阴办入。
一毛端头,师子返掷。
赤肉团上,万仞壁立。
冲密湛然知不知,铁牛生得玉猫儿。

颂古一百二十一首 其一

宋代 释宗杲

利刃有蜜不须舐,蛊毒之家水莫尝。不舐不尝俱不犯,端然衣锦自还乡。

偈颂一百六十首 其十

宋代 释宗杲

出队半个月,眼不见鼻孔。失却祖师禅,拾得个骨董。

悟本禅人求赞

宋代 释宗杲

一千七百痴衲子,围绕这个无明叟。
细腻常没一星儿,粗糙却有七八斗。
未尝寂寂入禅定,终日波波廊下走,
为人巴鼻亦好笑,更不容人谩开口。
盲枷瞎棒当慈悲,是与不是劈脊娄。
如斯主法作宗师,枉续牟尼子孙后。
本禅千万晨学伊,学伊和尔不唧{左口右留}。
释宗杲

释宗杲

释宗杲(1089~1163),字昙晦,江南东路宣州宁国(今安徽宁国)人,俗姓奚,临济宗僧人,是宋代禅宗史上“看话禅”派的创始人,法名妙喜,赐号“大慧普觉禅师”。宗杲生活于北、南宋之际,在南渡后倡明儒佛渗透、回应儒家辟佛方面立下大功。他不仅是连结南北两宋僧人与儒学的重要环节,而且也是南宋佛教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158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